仿真大白菜雕塑四周的貨攤也特別活力四射,新鮮的蔬菜和綠色的蔬菜與白菜雕塑緊密聯系,形成了一個充滿生活元素的畫面。在整齊地籃子里,蔬菜好像向每個人展現了他們之美。白菜產自我國,改良品種繁多。依據播種季節,可分為耕作、夏播、秋種。 植株相對直立,生長整齊,株高34cm,開展61cm。外葉綠色,葉莖白色植物為低樁頭球,株高35cm,球高27cm,開展度40cm。單棵重1.0~1.55kg,株形半站起,外葉綠色,中肋白色,球頂疊抱,生長速度快,球型工整。
仿真大白菜雕塑的身后還蘊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藝術家以白菜為題材,代表著豐收與希望,傳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幸福的期待。白菜新鮮葉子和根能夠藥用。中藥叫黃芽白菜。味兒心酸,性微寒。主要用于通利腸胃、養胃、立尿。具備利腸、安五臟、除躁熱、解酒毒、消食下氣、止咳、進食的功效。長期飲食讓人肥健,脾胃虛寒者慎用。
玻璃鋼白菜雕塑的顏色更是讓人贊嘆不已,深綠色與淡綠色的巧妙漸變,體現了雕塑師傅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將農田的厚重與自然的靈動完全融入了這件藝術作品之中。白菜,在中國民間俗稱“百姓之菜”,味道鮮美。宋代范成大的《田園雜興》“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盛贊冬日白菜之美味;蘇軾也有贊:“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蹯。”;劉禹錫也有詩云:“只恐鳴騶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嘗。”其中把未能吃到晚秋的菘菜當作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