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假山可以塑造出想要的假山造型,特別是能塑造難以采運和堆疊的巨型奇石。這種造型可以很好的與現代造型相結合,還有就是可以仿造千層石、英石、太湖石,做出出不同風格。
利用假山大型建筑物特性對園林空間進行分隔和劃分,將空間分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富于變化的各種空間形態。通過假山的穿插、分隔、夾擁、圍合、聚匯,在假山區可以創造出山路的流動空間、山坳的閉合空間、山洞的拱穹空間、峽谷的縱深空間等各具特色的空間形式。假山還能夠將游人的視線或視點引到高處或低處,創造仰視和俯視空間景象。
園林假山能夠提供的環境類型比平坦地形要多得多。在塑石假山區,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不同光照條件、不同土質、不同通風條件的情況隨處可尋,這就給不同生態習性的多種植物都提供了眾多的良好的生長環境條件,有利于提高假山區的生態質量和植物景觀質量。
假山與石景景觀是自然山地景觀在園林中的藝術再現。在庭院中、園路邊、廣場上、水池邊、墻角處,甚至在屋頂花園等多種環境中,假山和石景還能作為園林小品,用來點綴風景、增添情趣,起到造景與點景的作用。自然界的奇峰異石、懸崖峭壁、層巒疊嶂、深峽幽谷、泉石洞穴、海島石礁等景觀形象都可以通過塑石假山石景在園林中再現出來。
“有真為假,做假成真”。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創作的藝術源泉和依據。真山雖好,卻難得經常游覽。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為藝術作品,比真山更為概括、更為精煉,可寓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人為的假山又力求不露人工的痕跡,令人真假難辨。與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一脈相承的假山,貴在似真非真,雖假猶真,耐人尋味。
相地布局(即選擇和結合環境條件確定山水的間架和山水形勢),混假于真;賓主分明;兼顧三遠(宋代畫家郭熙《林泉高致》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依皴合山。按照水脈和山石的自然皴紋,將零碎的山石材料堆砌成為有整體感和一定類型的假山,使之遠觀有“勢”,近看有“質”和對比襯托,包括大小、曲直、收放、明晦、起伏、虛實、寂喧、幽曠、濃淡、向背、險夷等。在工程結構方面主要技術是要求有穩固耐久的基礎,遞層而起,石間互咬,等分平衡,達到“其狀可駭,萬無一失”的效果。
現代園林假山的發展與古典園林假山不同,呈現了多元化,綜合化的趨勢。 古典假山限于石材及施工技術條件等,在景觀的創作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現代施工技術及人造石材料的發展逐漸使創造多變的、豐富的山石景觀成為可能。特別是對于大規模、大體量石山的創作,可從自然地貌形態特征及組合特點中吸取到創作的靈感。利用水泥、灰泥、混凝土、玻璃鋼、有機樹脂、GRC(低堿度玻璃纖維水泥)作材料,進行“塑石”,正在現代園林中興起。塑石的優點是造型隨意、多變,體量可大可小,色彩可多變,重量輕,節省石材,節省開支具有現代氣息的塑石作品。特別適用于施工條件受限制或承重條件受限制的地方,如屋頂花園。缺點是壽命短,人工味較濃。解決這個缺點,可用少量天然石材與塑石配合進行造型設計,用植物進行修飾,真中含假,假中有真,既節省石材,又減少了塑石的人工味,不失為一種良策。隨著科技日益進步,塑石材料、技術在不斷的改進,塑石定會更加貼近天然山石本色,達到“假”石宛如“真”石的境界。
水泥假山是目前受歡迎的大型園林景觀之一,在裝飾中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并且水泥假山的裝飾效果持久,采用環保材質制作而成,實用性和耐用性都非常強。做工也比較精細美觀。
水泥假山生產方法分為兩部分,主要是框架部分和表面雕塑部分,以室內水泥假山洞為例,框架部分是頂部混凝土孔安裝膨脹螺栓,然后用12mm螺紋鋼焊接吊桿,吊桿焊接后,焊接水泥假山洞形狀。水泥假山形狀焊接后,可抹灰,然后雕雕現水泥假山形狀,如果水泥假山形狀不夠心,則進行次灰色雕塑。由于承載限制水泥假山頂部厚度不得超過3cm,大水泥假山厚度不得超過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