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彈性:塑膠跑道具有適當的彈性,能對運動員產生一個適當的反彈力,同時還可以保護運動員的關節以及韌帶,還會減少受傷的危險。
2.防滑性:塑膠跑道特制的覆蓋層,能其表面不滑,能夠為運動員提供一個接觸良好的感覺,即使在潮濕的條件下或者是惡劣的天氣中,也能運動員腳下踏實,跑步、加速、跑的更加的安全。
3.耐磨性:塑膠跑道要有的耐磨性能,能塑膠跑道結構的長期穩定,并且可以使用與7mm 以下鞋釘的跑鞋進行正常的使用。
4.穩定性:塑膠跑道具有優良的及耐鹽霧、濕熱、抗紫外線的功能,在物理機械性能及外觀結構特征恒久不變,延長其使用壽命。
5.實用性:塑膠跑道是全天候的跑道,具備適當的排水系統,在大雨后或者沖洗后也能立即訓練、比賽這些都是可以的,而且性能也是不變的。
6.維護簡便:塑膠跑道在其合理的使用范圍之內是不需要太多的特殊維護的,但是日常的清潔和沖洗也是可以的。
建造標準
1.標準跑道全長為400米,應由兩個平行的直道和兩個半徑相等的彎道組成。除草地跑道外,跑道內側應用適宜材料制成的突沿加以分界。突沿高約5厘米,寬至少5厘米。
2.應在跑道內突沿外沿以外30厘米處測量跑道長度。如無突沿應在標志線外沿以外20厘米處進行測量。注:《國際田聯的田徑場地設施手冊》含有全部有關跑道結構、設計、標記的技術信息。本規則給出了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3.400米及400米以下各項徑賽,每名運動員應占有一條分道,分道寬小為1.22米,大為1.25米,分道線寬5厘米,所有分道寬應相同。應按上述第2款的規定測量分道的長度,其他分道的長度應在內側分道線外沿以外20厘米處進行測量。
注:分道寬應包括右側分道線
塑膠跑道施工在瀝青或水泥基礎上,基礎做法與道路施工大致相同。基礎表面平整度要求較高,以塑膠面層厚度一致,彈性均勻,對基礎的質量要求如下:
坡度:橫向<1%(彎道8‰、直道5‰、半圓區5‰),縱向<1‰,跳高區<0.4%,表面應平坦光滑、排水暢通。
塑膠跑道建造標準
平整度:平整度合格率在95%以上,3米直尺誤差3mm。
定位:為準確施工及畫線需要,應用牢固鮮明標志物標出跑道場地的四個半圓切線點和兩個圓心。
排水:排水系統在大雨后二小時必需排出積水。在冰凍地區,瀝青層與碎石層之間好加一層土工布緩沖層。沿排水溝槽的基礎應做特殊防水處理。
強度和穩定性:基礎應具有一定的強度和穩定性,表面均勻堅實、無裂縫,無爛邊,接縫平直光滑。墊層壓實,密實度大于95%,在中型碾壓機壓過后,無顯著輪跡、浮土松散、波浪等現象。[2]
適用范圍
1、現在在很多的學校體育場或者是室內體育館、游樂場所等等地方都能夠看到塑料跑道,適用的范圍還是比較廣泛的,而且可以用于室內外。
2、現在小區里面和一些公園里面也會設置塑料跑道,能夠供業主們出來活動,可以在塑料跑道上面跑步或者是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