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對于避諱問題也不能僵死地一成不變地對待,有些臨古的書法作品,完全按照原樣臨而不避諱。例如經過鑒定確為南宋趙構(高宗)所書的《臨古二體千字文》卷,就是完全按照唐人原件臨寫的,文內的字均避唐諱(諸如"淵"、"世"、"民"等字均被避諱),而沒有一個字是避宋諱的。
總之,避諱的問題是復雜的,在書畫鑒定中運用避諱來斷代,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要依據不同的條件,靈活掌握。
平時積累方蹤的繪畫印象是屬內廷供奉的正統畫派畫家,大約與董邦達、張宗蒼山水類似。據《熙朝名畫錄》載:“方琮,字黃山,為乾隆朝供奉內廷。畫學黃公望,其畫曾蒙御題”并言其“畫學張宗蒼,深得其傳。”該畫以大斧劈皴,目的是使鑒者無從對照原跡為其作偽本意。鑒定這幅畫除了畫風與張氏畫風毫無相干且屬傳統內廷畫派之外,更主要的破綻是所用材料的問題。
收藏品價格表,古董鑒定上子謀收藏鑒定網
有個網友給我的帖子上留言
“喜歡在地攤上或者喜歡聽故事的人通常為老先生”。結合他對我藏品的評價,我就知道他對“老先生”的稱謂是諷刺還是肯定。不過我還是毫無忌諱地說:我一些收藏知識來自與地攤經營者的交流。
在當今這個時代,凡是收藏古幣的人,都喜歡看書,上網,翻閱資料,看的理論文章,看藏品的拓片和圖片等,通過這種方式,自己藏品價值幾何,心里多少有一桿秤。但是,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古幣浩如煙海。每當遇到形形色色的實物時,有時候就發現腦子里儲存的那點書本知識與現實還是有點脫節。因此,在看書的同時,我還經常到古幣市場走走看看,遇到在我眼里能比較過關的錢幣玩家,或遇到擺地攤的老者,我就跟他們聊聊。譬如賣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