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大門“三見”
1、開門見紅,也叫開門見喜,即一開門就見到紅色的墻壁或裝飾品,入屋放眼則有喜氣騰騰之感,給人的精神感覺溫暖振奮,心情舒暢。
2、開門見綠,即一開門就見到綠色植物,生趣盎然,又可收養眼明目之功效。
3、開門見畫,若開門就能見到一幅雅致的小品或圖畫,一能體現居者的涵養;二可緩和進門后的倉促感。
古建筑外一圈的柱子的下腳通常要向外側移出一定的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內側傾斜,這種作法稱為“側腳”或“掰升”。清代建筑柱子的側腳尺寸與收分尺寸基本相同,即“溜多少,升多少”。(外檐的柱腳中線按原設計尺寸向外側移出柱高的1/100(或7/1000)并將移出后的位置作為柱子下腳的中軸線,而柱頭的位置仍保持原位不動,這樣就出現了柱根、柱頭兩個平面位置)。
榫卯連接是中國古建木結構的一大特點,中華匠人在對木、石等器具的架構中運用了榫卯。榫卯的種類很多,應用在不同的位置叫法和作法也不同,榫卯的應用是古人在使用木材的過程中逐步優化發展起來的,今天的梁架結構更是千年的優化中脫穎而出的,榫卯的優點是拉結、穩固、防震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