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為新入行的古董愛好者來說,“找對圈子跟對人”十分重要。很多新手可謂是“錢壯慫人膽”,以為有錢就可以進入收藏領域,就可以到古玩市場上買到真品,這肯定行不通。
古董是個極其特殊的行業,一直是收益風險自擔,制假賣假行為基本沒有行業約束和法律制裁,這就使得收藏圈變成實實在在的血腥江湖。
既然是江湖,江湖自然有江湖的圈子,玩真品的圈子,玩贗品的圈子,仿造的圈子,做舊的圈子,布局殺豬的圈子,擺攤開店的圈子,拍賣的圈子等。圈子與圈子之間錯綜復雜,作為新人通常是一頭霧水……
收藏是人類的一種奇特的習好。
愛好收藏的人常為收藏費心勞神,有的四處尋覓,百計求索;
有的神魂顛倒,自拔不能;
也有的耗費巨資,甚至傾家蕩產用于收藏。
人們把此類行為以「迷」、「癖」、「瘋」等字眼形容。收藏者為何要竭盡心力,癡迷于收藏,局外人常不能理解,但收藏同好者是清楚的,因為「不癡不迷難以收藏」。
事實上,要想使收藏卓有成效,還非得有一股癡迷勁不成。
我國古代的民間收藏十分豐富,收藏的癡迷行為也特多,其中有不少出奇的舉動,癡迷勁兒令人感動。
當前市場上的存量作品出現過剩,對于藝術家和經紀人來說,迫在眉睫的是去庫存。
對于未來前景,國際大行仍然抱樂觀態度。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蘇富比歐洲暨美洲亞洲藝術司徒河偉的話稱,總體來看,國際拍賣行受到了充滿不確定性的金融市場的影響。但收藏藝術品的佳時機正是宏觀經濟不穩定的時候。
一方面藝術品的估值偏低,另一方面高凈值人群被其他事物分散了注意力。相比牛市,收藏家在當前的環境里不需要經過拍場長時間的競奪就能以適中的價格獲得心儀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