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瓷已成為一個收藏熱點。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發生在中國的“無產文化大革命”是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期間,許多藝術家借用不同的藝術手段,記錄、描繪、再現了當時的一些特殊場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記憶和思考。吳康(1914—1991),這位活躍在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家就是其中一位,早在1959年他就被景德鎮市委市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是中國陶瓷肖像畫的一代宗師。
這塊吳康繪制的“文革”瓷板,長約71.9厘米,寬約43厘米。畫面生動地描繪了群情激奮的工農兵搞活動時的場景:現場24面鮮艷的迎風招展,繞場一周。97個工農兵和批判對象等人物,分別用不同的動作、表情和衣著等來表現。他們有的高舉手喊口號,有的站在汽車上用喇叭發號召,有的揮動飄揚,有的在發放宣傳材料等等,可謂作者筆下的每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各具神態而不千篇一律。
今年下半年開始,現當代陶瓷在國內不斷拍出天價。10月舉行的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創作的一件《黃山四千仞》粉彩瓷器拍出680萬元,創下國內當代藝術陶瓷拍賣的新紀錄。“680萬可以拍下一件古代官窯了,為何去收藏一件當代藝術家的陶瓷作品?”不斷有人對此發出這樣的質疑。
對于680萬的天價瓷器,有人認為“高過頭了”。南京一家拍賣公司相關負責人分析說,拍賣成交價只是一個市場參考,甚至不乏“注水”可能,不能完全以此為參照。“在全國范圍內,當代陶瓷收藏尚處市場培養期,雖然升值空間較大,但也存在變現不易等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