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加上環境因素,如燈光、噪音、異味等,會更加心煩意亂。且越排除,對環境越敏感。這是失眠狀態下常見的問題。
為什么同樣環境下,其他同學可以入睡,而有些同學卻睡不了?因為有抑郁、焦慮和強迫思維。
如果老師,家長只是說,不要緊張,不要想多了,不要沖動……那都是廢話。
因為你說的,他都知道,而且全部嘗試過了,就是做不到。
所以類似問題導致的自殺或逃學也有可能,因為現實的壓力不足以引起那么大的反應——嚴重失眠、怕光,注意力不集中,除非心里另有其事。
青春期的孩子如此焦慮不安,莫非遇到了的心理矛盾?
事實上,前面有不堪重負的學業壓力,后面又有父母期待的眼神??粗改负寥憧?,這個懂事的孩子,怎不心疼!怎不想用好成績回報他們?
可自己無能為力,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因此陷入了嚴重的自責和精神內耗,使其無法集中注意投入學習。
當孩子提出哭訴不想讀書,想回家時,一定要引起重視,找到的心理老師進行疏導。
說明他已經面臨著不堪重負的壓力,但他還是沒有選擇回家,因為不忍心看到父母失望和痛苦,只能用理性繼續壓抑自己的本心。
這必然讓問題更嚴重。越壓制,負面情緒越爆滿,導致神經高度敏感。這種情況,還能靜下心來學習嗎?
或暫時請幾天假,回到自己家,才是好的自我保護。
其實,很多孩子的學習進度低下,是因為強迫性思維導致的。也就是大腦內耗,導致學習思考能力受阻或下降。
學習力的提高,不僅要掃清外來路障,更要幫孩子分析和解決我們看不見但孩子自己能感覺到的內在阻力。
比如13歲左右的青春期男孩有性的沖動。按理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有的孩子卻認為不道德不合理,繼而極力控制,結果反而導致惡性后果,地影響學習效果。
只有解決心理顧慮,才能輕裝上陣,否則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少學霸型的孩子,就是因為某些“想排除卻又排除不了”強迫思維,致使精神不堪重負,艱難爬行,事半功倍。
少年強,國家強。少年夢,有美夢,也有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