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酒;也叫酒基或原酒,是由3-5種糧食釀造的60度左右的白酒,通過過濾去除雜質,通過提純把有害的化學元素降到符號國家標準,在窖儲一年以上,就是的白酒了,也就叫基酒。
元人宋伯仁撰寫的《酒小史》列了106種酒,大致是從春秋到元代上千年的歷代名酒,以宋元者居多。其中以產地命名的多:杭城秋露白、西京金漿醪、相州碎玉、薊州薏苡仁酒、金華府金華酒、高郵五加皮酒、長安新豐市酒、汀州謝家紅、處州金盤露、廣南香蛇酒、黃州茅柴酒、燕京內法酒、關中桑落酒、平陽襄陵酒、山西蒲州酒、山西太原酒、郫縣郫筒酒、淮安苦蒿酒、云安曲米酒、成都刺麻酒、建章麻姑酒、滎陽土窟春、富平石凍春、池州池陽酒、宜城九醞酒、杭州梨花酒、博羅縣桂醑、劍南燒春、江北擂酒、灞陵崔家酒、汾州干和酒、山西羊羔酒、安城宜春酒、潞州珍珠紅、閎中霹雷春、嶺南瓊琴醉、蒼梧寄生酒、淮南綠豆酒、鳳州清白酒、宋開封瑤泉、洪梁縣洪梁酒、扶南石榴酒、辰溪鉤藤酒、梁州諸蔗酒、蘭溪河清酒。
以制作人命名的有:魏征翠濤、唐憲宗李花釀、宋昌王八桂酒、晉阮籍步兵廚、曹提介壽、隋煬帝玉凌、孫思邈酴酥、王公權荔枝綠、廖致平綠荔枝、謝世昌蜜酒、肅王蘭香酒、漢武蘭生酒、蔡攸棣花酒、陸士衡松醪、華氏蕩口酒、顧氏三白酒、宋高后香泉、梁簡文鳧花、劉孝標云液、宋德隆月波、安定郡王洞庭春色、東坡羅浮春、范至能萬里春段成式湘東美品、魏賈將昆侖觴、劉白墮擒奸酒、燕昭王瑞氓膏、劉拾遺玉露春、曹晟保平、宋劉后玉腴、王師約瑤源、秦檜表勛、高祖菊花酒、梁孝王縹玉酒、漢武百味旨酒。
以生產的時代命名的有:春秋椒漿酒、漢時桐馬酒、唐時玉練槌、南唐臘酒。酒小史》還記載了許多“外國的洋酒”:蘇祿國蔗酒、南粵食蒙枸醬、高麗國淋濾醬、陵國柳花酒、南蠻檳榔酒、烏孫國青田酒、北胡消腸酒。另記真臘國五種酒。《酒小史》所列的許多酒名是次見于文獻記載,更顯得珍貴了。
二、明清名酒
明代約有近百種名酒,如桃源酒、碧香酒、腦酒、建昌紅酒、五香燒酒。不少是藥酒,如山芋酒、黃精酒、白術酒、地黃酒、菖蒲酒、羊羔酒、天門冬酒、松花酒、菊花酒、五加皮等清朝名酒見于《隨園食單》的,作者袁枚評介風趣,以酒比人,謂燒酒乃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大多用清官、貪官為對照,略述如下:金壇于酒:于文襄公家所造,有甜、澀二種,以澀者為佳。一清徹骨,色若松花。其味略似紹興,而清洌過之。德州盧酒,盧雅雨轉運家所造,色如于酒,而味略厚。四川郫筒酒。郫筒酒:清洌,飲之如梨汁蔗漿,不知其為酒也。但從四川萬里而來,鮮有不味變者。余七飲郫筒,惟楊笠湖刺史木排上所帶為佳。
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故紹興酒不過五年者,不可飲,參水者亦不能過五年。余常州蘭陵酒:唐詩有“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之句。余過常州,常稱紹興酒為名士,燒酒為光棍。相國劉文定公飲以八年陳酒,果有琥珀之光。然味太濃厚,不復有清遠之意矣。宜興有蜀山酒,亦復相似。至于無錫酒,用天下第二泉所作,本是佳品,而被市井人茍且為之,遂至澆淳散樸,殊可惜也。據云有佳者,恰未曾飲過。溧陽烏飯酒:余素不飲,丙戌年在溧水葉比部家飲烏飯酒,至十六杯,旁人大駭,來相勸止。而余猶頹然未忍釋手。其色黑,其味甘鮮,口不能言其妙。據云溧水風俗:生一女,必造酒一壇,以青精飯為之。俟嫁此女,才飲此酒。以故極早亦須十五六年。打甕時只剩半壇,質能交口,香聞室外。
蘇州陳三白酒:乾隆三十年,余飲于蘇州周慕庵家。酒味鮮美,上口粘唇,在杯滿而不溢。飲至十四杯,而不知是何酒,問之,主人曰:“陳十余年之三白酒也。”因余愛之,次日再送一壇來,則全然不是矣。甚矣!世間尤物之難多得也。山西汾酒:既吃燒酒,以狠為佳。汾酒乃燒酒之至狠者。余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汾酒之下,山東膏粱燒次之,能藏至十年,則酒色變綠,上口轉甜,亦猶光棍做久,便無火氣,殊可交也。嘗見童二樹家泡燒酒十斤,用枸杞四兩、蒼術二兩、巴戟天一兩,布扎一月,開甕甚香。如吃豬頭、羊尾、“跳神肉”之類,非燒酒不可。亦各有所宜也而當時北京地區的名酒有:黃連液、茵陳線、橘豆青、淶酒、易酒、冬酒、良鄉酒、玫瑰露、蘋果露、山楂露、蓮花白等。
酒分兩種:一是發酵酒,如葡萄酒、花雕、黃酒、糯米酒、啤酒及各種的水果酒。中外酒的品種因氣候等而不同,風俗也不同。
二是蒸餾酒,是用大麥、高粱、玉米或甘薯制成的威士忌。墨西哥人用仙人掌的汁制出“提氣拉”( tequila),中國用米麥、高粱造成的大曲、燒酒、白干、茅臺及汾酒等,都另外有白蘭地酒,乃由葡萄酒蒸餾出來的。一般是用做宴后酒,但隨時啜之,亦不屬此類地若加上糖及果味為過。洋人的喝法,是以大杯或小量,邊談、邊嗅、邊細啜。白蘭便成了糖酒,以小杯酌飲,細品慢咽,相當于餐后的糖果,色味各自不同。還有的飲品——香檳,原是加進了二氧化碳,冒氣泡的多種葡萄酒摻合而成葡萄酒的品質高低優劣,要看葡萄的種質,天氣及釀工。
南歐的葡萄酒每年在品質微酸、微甜、不澀、不苦。有出人,有差別,原因在天氣。葡萄喜旱,歐洲卻夏短雨多,常陰靄,少艷陽。葡萄若多得日光,便含糖量大,春夏兩季日光好的年月便會出好酒。好酒是“四微”,微甜、微酸、微苦、微澀。不濃不淡。過甜是“濃”,不甜是“千”,亦即“酒厚曰醇;酒薄曰腐”。我國山東煙臺、新疆及美國的加州,夏長雨少,陽光多,葡萄生長得好,因而年年好酒滿甕。歐洲人以酒佐餐,飲料酒。“水是牛馬喝的”。
餐牛食羊,紅肉餐用紅葡萄酒;吃雞吞魚,白肉餐用白葡萄酒,有講究。咱們的古人,也有講究“紅酒曰醍,白酒日”。歐洲在宴前的“煮酒”,雞尾會及酒宴,皆進各色的葡萄酒,少有烈酒威士忌。將美釀數種,分次酌來,邊飲、邊嚼、笑談天下,有排場,有風度,美國的酒會,是烈酒飛天,雅士俊杰皆同,直挺挺地站著,引頸急吞。吵吵嚷嚷,盡多是三分酒意令人耳聾。這可能仍是開發西部的遺風。再者,美國人飲酒,一般難知酒滋味。威士忌中添水、加冰、摻汽水、調橘汁、番茄汁,好酒也被掩蓋了原味。
中國人飲酒,自古以來,就很講究。有小酌,有大醋。商、周、秦、漢的帝王世族飲酒與祭酒用的盛器有:尊、斝、觥、爵、彝、觶、罍、勺、卣、盉、觚。今天發掘出來的,都是國寶。后來改用了精細的瓷器,金銀杯盞。西方的國家直到十七八世紀才享用起了中國的精美酒器。中國人宴客時,瓷器碗、盤、碟,銀器刀、叉、勺。刻雕的水晶杯,每客一套,三四十件。
“葡萄美酒夜光杯”,琳瑯滿目。水有水杯,酒有酒杯,紅酒杯、白酒杯、烈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糖酒杯、甜食盞。只這套水晶杯盞,往往價值千金。而西洋人對于看比吃更重要。酒除了做藥物及化工溶劑外,不是生命里所的,說起來是品。法國、意大利人以酒代水,是飲食習慣的問題,也是酒工業的問題。酒稅是各國一大筆的收人。以美國為例,一瓶威土忌的成本約二角五分錢,酒瓶裝潢及廣告費約一元,廠家酒商卻賺去一元五,稅金高達五元。各國喜歡的酒的酒精含量不同。威士忌40%~50%,中國的高度白酒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