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脊兩端位置,安砌著燒制品的龍頭嘴唇含著正脊,此物稱正吻。正吻以安砌的份計算。正吻定額以其高度安砌規格(高在60cm以下、100cm以下、100cm以上)及其數量設項,正吻按其安砌規格及其數量計算,套用其相應定額項目。某些建筑的正吻常改為“正脊獸”,正脊獸也稱“望獸”,俗稱“帶獸”,其形象與垂獸相同,放置時應將獸的嘴朝外放。
琉璃正吻拆除、安裝工程量按其施作數量以份計量。
琉璃正吻拆除、安裝定額以其施作規格(明清式規格分檔:四樣、五樣、六樣、七樣、八樣、九樣;宋式按高度規格分檔:70cm以下、100cm以下、120cm以下、160cm以下、200cm以下、260cm以下)分別設項,琉璃正吻拆除、安裝按其施作規格及其數,分別套用(宋)琉璃鴟尾(明清)琉璃正吻(獸)拆除、安裝定額相應項目。
正吻安裝包括安吻樁、拼裝、鑲扒鋦。宋式除此外還包括了鐵索鏈。
由于中國早期的建筑留存至今的很少,它們的形象除了古代文獻上的描述外,只能從這些墓葬中的陶制房屋模型,墓室磚、石上或者銅器、巖畫上的房屋圖像中去認識。正是通過這些珍貴的資料使我們不但見到距今已2000年的早期建筑的屋頂式樣,而且還看到了在這些屋頂上的裝飾。
歷史上早期的建筑留下的實物很少,但自唐、宋以來,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祖先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宮殿、陵墓、寺廟、園林、住宅等類型的建筑遺產,它們都具有各式各樣的屋頂。
飛動之美,鳳凰是一種意化了的鳥的綜合體,并無單一具體的模仿對象,所以拘泥于某一靜態形式的模仿反倒丟失了內在的神韻。而傳統造型藝術的美,正是他們蘊含了一種動勢,一種萬物有靈的沖動。作為一種飛舞在天空中的精靈,鳳凰形象的出現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對鳳凰造型的理解可以從中國傳統舞蹈的理解中汲取靈感。
仿古大殿正吻又稱為吻和大吻,是明清建筑屋頂的正脊兩端的裝飾構件,可用于墻脊上,通常為龍型,獸頭朝內張口銜脊,背部有釘子和屋脊相連。仿古大殿正吻位于正脊兩端和垂脊的交匯點,正是防水較為薄弱的環節,因此其作用是加固正脊,防止滲漏。主要用于高等級大殿,如宮殿、壇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