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一種再現事物的工具,因為太常見,以至于我們經常無法理解這個工具有多么復雜、棘手。事實上,我們觀看照片時多半漫不經心,稱不上是「閱讀」。我們認為攝影包含了這個世界,而我們詮釋攝影的方式也極其接近我們對世界的詮釋,雖不盡然相同。攝影創造了我們與世界的對話,但這個對話卻從不中立,特別是由衛星或監視器所拍攝的影像。而即使相機本身、甚至攝影者本身是中立的,觀者也從不中立。
人們有很多理由拍照,更重要的是,照片的用途難以計數,有些動機純良,有些則否。攝影者用照片為節日留念、記錄兒女成長、別具心裁地表現自己、記下自己對世界的觀點,或是用來改變他人對世界的看法。照片也同時可作為個人記憶的居所、歷史文件、政治宣傳品、監視工具、色情作品,或是藝術品。我們認為照片的內容都是事實,但攝影也可以是虛構的創作、隱喻或詩歌。攝影屬于此時此地,但也是強大的時空膠囊。攝影可以是完全的實用主義,也可以表現夢境。
景觀學的發展也促使了雕塑與環境相融合,這種“文化景觀”的發展使景觀雕塑應運而生。在環境中起到點綴和領導主旨的作用,針對不同的空間塑造,要選擇建造不同尺度大小、不同比例與不同造型的雕塑。
雕塑可作為兩個不同空間的分隔手段,起到了一種空間向另一種空間過渡的節點的作用,并在美學品質的營造方面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雕塑的形式來紀念人與事。紀念性景觀雕塑重要的特點是它在環境景觀中處于中心或主導位置,起到控制和統帥全部環境的作用。主題性景觀雕塑通過雕塑的形象在特定環境中揭示某些主題,它同環境有機結合,可以充分發揮景觀雕塑和環境的特殊作用,由此彌補一般環境表意功能的不足,因為一般環境無法或不易具體表達某些思想。
景觀雕塑的內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類,從占有的空間形式上可以圓雕塑、浮雕、透醒等。從雕塑所處的環境分,又可分為廣場雕塑、街道雕塑、園林雕塑、庭園雕塑。按功能可分類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陳設展覽型、功能性雕塑。
城市雕塑藝術由于其材料的性、的規模和尺度等因素然而具有天然的紀念性、適宜從正面去展現和闡述那些與社會歷史有緊密聯系的事件、人物和觀念。它們表彰和謳歌那些在歷史上對國家和民族做出重大貢獻和業績的人物,銘記和紀念那些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它們往往占據重要的位置,如城市的主要廣場,或是與被紀念對象有關的地方,而且還要留出進行紀念活動的公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