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物受工業生產過程等因素的影響,成分常有變化,給處理和利用造成困難。工業廢物往往要經過一定處理過程方可利用,如高溫形成的渣須經冷卻,濕法生成的渣須經干燥,粉塵須經收集,因此成本較高。
垃圾焚燒已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在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利用加工過程中,不但解決了資源短缺問題,同時降低了垃圾排放,正可謂“一舉兩得”。
將工業垃圾與其他有機物質一起分解,產生有機肥料并使其回歸自然環境,這就是廢物堆肥。在適當的條件下,有機成分的降解會自然進行,從而可有效回收廢物資源。但是,這種處理方法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完成,同時需要注意廢物的配比和處理環境的合適程度,以達到適合農業用途的垃圾輸送。
工業危險廢物(也稱為危險廢棄物)是指在工業生產和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毒性、腐蝕性、感染性、致突變性、致癌性、致敏性等危險性質的廢棄物。
識別和分類:
,識別和分類工業危險廢物。根據廢物的性質、危害程度和來源,將廢物進行分類。不同類型的廢物需要采取不同的處理和處置方法。
儲存: 將工業危險廢物儲存在的儲存容器或儲存區域內,確保廢物不會泄漏或污染周圍環境。儲存區域應符合相關法規的要求,包括防滲漏設施、通風系統等。
標識和記錄: 對儲存的危險廢物進行明確的標識,包括廢物的性質、來源、儲存日期等信息。同時,建立廢物的記錄,以便進行追蹤和管理。
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建立鑒別、標記和登記制度,使有害廢物從排放開始,直至終處置完畢,均有專人管理,立檔案。
②確定安全、經濟的收集、貯存、運輸方法和制度,有害廢物在終處置前,不致污染環境。
③選擇安全、經濟的處置方法和處置場地。
④制訂有害廢物收集、貯存、運輸和終處置的評價標準。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快速的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不免以環境污染作為代價。在初期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策略,的確是處于水深火熱的中國帶來較大的好處,但是不可否認的的是,經濟的發展并沒有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環境保護口號的也是近十幾年喊出的,此時的中國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到巍巍可及。在更快加速經濟發展的要求時,環境污染問題反過來制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