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織物的院感防控管理:
1. 環境管理:
(1)洗衣房布局合理,各區域劃分明確、無交叉、無逆行、標識醒目,分各室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2)清潔織物與污染織物從的通道分別進入清潔區和污染區,不可交叉逆行。
(3)醫院織物污物回收間保持整潔,工作臺面及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每日2次,每天用紫外線照射1小時,有消毒記錄,院感科每半年進行紫外線強度監測。
2. 人員管理:
(1)收取使用后醫用織物的工作人員,應采取標準預防措施,穿工作服、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手套,按要求落實手衛生。
(2)定期體檢,發生職業暴露后的應急處理及上報流程,按照醫院《職業暴露制度》執行。
3. 轉運:
(1)采取下收下送的方式。清潔與污染的織物運送路線和車輛應分開不交叉,不混裝混運;
(2)采取封閉方式運送。運送織物過程中,裝載物不可超載,運送車輛的密閉性。
(3)每次運送完污染醫用織物后,車輛/工具和盛裝容器應一用一清洗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消毒方法參照WS/T367執行。
4. 儲存與發放:
(1)清潔織物應按照不同的使用病區分類儲存,并有明顯標識。
(2)清潔織物存放間應采用貨架存放,貨架離地20cm、離天花板距離各為50cm,離墻距離為5-10cm;貨架及工作臺面每日清潔,每周用500mg/L含氯消毒劑全面擦拭清潔消毒一次,保持該室內整潔與干燥。
(3)清潔織物存放間內嚴禁堆放污物以及無關的雜物,保持存放間的門始終處于關閉狀態。
(4)織物發放嚴格按照“先出”的原則。
加強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化、規范化、信息化、科學化的管理。消毒供應中心整體設計,做到合理的建筑布局、科學的工作流程、的設備配置,引入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促進現代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科學發展,從而提高醫院的綜合實力。
1.應成為相對立的區域,設在靠近臨床科室的位置。
2.布局呈通過式,由“污”到“凈”的流水作業進行排布
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單向流程,不交叉。潔凈區壓差污染區。
設空氣凈化調節裝置,采取正壓送風方式,以空氣潔凈。
3.按潔凈度要求不同,將消毒供應中心規劃為:
生活辦公區:設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計算機室
污染區:接收、分類、清洗、消毒
清潔區:檢查、打包、滅菌
無菌區:無菌物品儲存、發放
一般工作區:器械庫、被服庫、敷料庫
兩工作區之間設緩沖區:在此洗手、更鞋、更衣
4.工作流程:清洗-消毒-檢查-準備-打包-滅菌-儲存-發放
5、各工作區域(地面、墻壁、服裝)可采取明確色標標志
6、消毒供應中心建筑面積設計應與醫院規模相適應,以每張病床0.7-0.9m設定建筑面積。
消毒供應中心配套設施有:清洗消毒機、等離子滅菌器、超聲波清洗機、空氣凈化器、連續封口機、純水設備、干燥柜、兩槽污物清洗槽、長槽污物清洗槽、密封下送車、包布車、器械托盤、自動傳遞窗、籃筐運輸車、污物車、九門鞋柜、器械柜、器械檢查臺、不銹鋼平板車、敷料車、多層轉運車、污衣袋、雙面籃筐存儲架、器械檢查放大鏡、平板貨架、敷料柜、一單元單門互動傳遞窗、雙通柜、庫房墊板、無菌物品車、單面籃筐存儲架、污物接收臺、雙通柜、運物車、下收車、密封運輸車、高壓氣水槍、標準籃筐、傳遞柜、多功能臺、敷料柜、六單元單門互鎖傳遞窗、清洗工作臺、污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