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ata繩索技術制訂嚴格的技術指導以及作業要求,是一套安全、實用且效率的技術體系,繩索作業人員須通過接受訓練并參與作業,按照已設定的一套技術等級體系逐級提升。
注:繩索技術屬于高風險、高危險操作,繩索操作經過正規機構培訓合格后方可在更高的技術人員目視下完成操作,現場風險管控實施
適用于繩索救援中除了主繩的基本團隊裝備,尤其適合團隊快速搭建基于主副錨點的雙繩救援系統,裝備存放在一個收納包中,方便團隊快速部署。
套裝產品基本配置如下:
1.可背負裝備收納包1個。
2.防慌亂手控下降器2個。
3. 3英尺繩索保護套2個。
4.繩索保護板1個。
5. 20英尺1英寸管狀扁帶1個。
6. 6英尺固定錨固定帶2個。
7.繩索保護墊1個。
8. 2英寸PMP普魯士單滑輪3個。
9. 2英寸PMP普魯士雙滑輪1個。
10.鋁合金安全鉤9個。
11. 20英寸普魯士繩圈2個。
13.萬向轉環4個。
綜合繩救援爬越分為:
山地救援行動設施。(攀爬和穿越)
通過上述大型比賽攀登和穿越消防訓練設施,實現督促官兵提高業務和刻苦訓練技能,消防和應急救援實戰水平不斷提高,為建設“消防鐵軍”奠定堅實基礎。
爬坡穿越工程操作說明:
大型消防中攀爬和穿越的訓練場地設有攀巖墻操作平臺(高9米,寬不小于6米,深不小于3米,平臺護欄和頂部系繩支點不小于1.8米)。巖壁是以速度攀巖。根據國際攀巖聯合會的標準速度跑道,巖壁與垂直鋼架的夾角為5°,攀爬平面為玻璃鋼板或實木板,尺寸為90cm×90cm,每塊巖板在巖壁對面(或側面)30m處有一個操作平臺(可攀爬、越邊搭建),訓練塔內離地面5m處設一個終點線。攀爬設施與訓練塔之間距離地面10m的高度有一根交叉繩(兩根螺旋救援繩并列)。提前準備好攀巖保護繩、跨繩和座椅懸掛支點。
在火鐵軍大賽訓練塔內地面合適的位置設置終點線。在攀爬設施和訓練塔之間,離地面一定距離處設置一根穿越繩。提前準備好攀巖保護繩、渡繩、座椅懸掛支點,在渡繩起點設置小繩(地上纏繞腰結)和救援牽引繩。
面對山地救援的復雜性和危險性,訓練團隊以堅定的安全理念、好的心理素質和充沛的體能為其提供了保障。一、做好個人防護工作,每次作業前認真檢查設備,確保設備好用,工作時戴手套、頭盔,鎖好救生總鎖;第二,根據之前模擬訓練的內容,循序漸進,達到陌生人之后的熟悉感;三是反復測試支點和固,其牢固可靠;第四,嚴格控制相鄰兩支點或固之間的人數,確保操作安全。第五,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所有學員充分發揮團隊意識和創新意識,明確分工,以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積極參與整個救援培訓。
通過培訓,學員們表示,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野外訓練上,讓每個學員都有機會自己選擇支點、,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生活通道,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通過開展攀登和穿越訓練項目,人們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煉自己的勇氣和意志,還可以在訓練中提高凝聚力和戰斗力。
消防員在操作攀巖項目時,通常會提前仔細觀察巖點的布置,沖刺到攀巖壁的下部,靠慣性跳躍,盡可能抓住較高的巖點,站穩巖點后用雙手雙腳爬到巖壁頂部。
爬越項目是在消防大賽項目訓練場搭建一個有攀巖墻的操作平臺,并在巖壁旁邊標出起跑線;巖壁對面設置操作平臺,消防鐵軍大賽項目訓練塔內地面合適位置設置終點線。在攀爬設施和訓練塔之間,離地面一定距離處設置一根穿越繩。提前準備好攀巖保護繩、繩道口、座椅懸掛支點,在繩道口起點設置小繩(地面系腰結)和救援牽引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