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消毒是一種物理方法,它不向水中增加任何物質,沒有副作用,這是它優于氯化消毒的地方,它通常與其它物質聯合使用,常見的聯合工藝有UV+H2O2、UV+H2O2+O3、UV+TiO2,這樣,消毒效果會更好。
殺菌效果是由微生物所接受的照射劑量決定的,同時,也受到紫外線的輸出能量,與燈的類型,光強和使用時間有關,隨著燈的老化,它將喪失30%-50%的強度。紫外照射劑量是指達到一定的細菌滅活率時,需要特定波長紫外線的量:照射劑量(J/m2)=照射時間(s)×UVC強度(W/m2)照射劑量越大,消毒效率越高,由于設備尺寸要求,一般照射時間只有幾秒,因此,燈管的UVC輸出強度就成了衡量紫外光onclick="g('消毒設備');">消毒設備性能主要的參數。在城市污水消毒中,一般平均照射劑量在300 J/m2以上。低于此值,有可能出現光復活現象,即病菌不能被殺死,當從渠道中流出接受可見光照射后,重新復活,降低了殺菌效果。殺菌效率要求越高,所需的照射劑量越大。影響微生物接受到足夠紫外光照射劑量的主要因素是透光率(254 nm處),當UVC輸出強度和照射時間一定時,透光率的變化將造成微生物實際接受劑量的變化。
范圍及條件
2.3.4.1 紫外線可以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芽胞、分支桿菌、病毒、真菌、立克次體和支原體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氣均可采用紫外線消毒。
2.3.4.2 紫外線輻照能量低,穿透力弱,僅能殺滅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時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線下。
2.3.4.3 用紫外線消毒紙張、織物等粗糙表面時,要適當延長照射時間,且兩面均應受到照射。
2.3.4.4 紫外線消毒的適宜溫度范圍是20-40℃,溫度過高過低均會影響消毒效果,可適當延長消毒時間,用于空氣消毒時,消毒環境的相對濕度低于80%為好,否則應適當延長照射時間。
2.3.4.5 用紫外線殺滅被有機物保護的微生物時,應加大照射劑量。空氣和水中的懸浮粒子也可影響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