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套人民幣,套人民幣上門收購,套人民幣長期收購,套人民幣私人收購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套人民幣種類繁多,幣別復雜,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套人民幣中名幣濟濟,不少藏品被譽為藏界的,像“絕品四珍”和“十二珍品”都是錢幣收藏界的名貴收藏品。
在早的印刷中我們已建立了很嚴格的管理制度,其中條就是沒有總行批準是不準印制的,各版別的紙張和顏色都要經總行批準,這就在管理上上了個臺階,嚴格統一了管理要求,有了統一的技術標準。套人民幣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20元券第二版萬壽山(甲)和20元券第七版萬壽山(乙)、50元券第二版火車大橋(甲)和50元券第三版火車大橋(乙)、50元券第四版列車(甲)和50元券第五版列車(乙)、100元券第三版萬壽山(甲)和100元券第四版萬壽山(乙)以及100元券第六版北海橋(甲)和100元券第七版北海橋(乙),這五對人民幣的圖案相同,顏色不同。另外,1000元券版耕地券是套人民幣中一枚狹長幣。
從1948年12月到1953年12月,共印制發行了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人民幣,小面額只有1元,大面額則是50000元。到套人民幣發行后期,1元券幾乎退出流通領域。印制工藝多樣,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為了用快的速度進行鈔票的印制、發行,以滿足解放戰爭的需要,當時只得采取應急措施,老廠新廠一齊上,新舊設備一齊用,工藝上采用了石印、凸印、凹印、膠印、凸凹合印、凸膠合印、膠凹套印等七種技術,紙張、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因此,鈔票的質量差別較大、參差不齊。
上海印鈔廠從1949年5月到1954年共承印過套人民幣套人民幣中的8種面額,11個品種。其中該廠1951年承印的維文版“壹萬元駱駝隊”是采用挪威道林紙使用雙面膠版印刷工藝,印制數量較其它品種少的多。另外從藏家收集到的蒙文版“壹萬元牧馬”,其號碼字軌均為《ⅠⅡⅢ》一種,號碼位數是七位,但其高位數大是“2”,可見多發行量不到300萬。
套人民幣面值多且種類復雜,而且流通時間短,部分版別的套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數量非常少。套人民幣停止使用時間已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其間又經歷了多次政治運動、經濟改革,因此收藏者留存下來的不多,能將之集全者實屬鳳毛麟角。全套八成新品相的套人民幣,價格接近百萬元;全套全新價值高達300萬元。
壹萬圓牧馬圖之所以成為史上牛人民幣,不僅由于其設計精美,更重要的是其程度無可比擬。
壹萬圓牧馬圖發行于1951年5月17日,其時正值解放戰爭結束不久,流通市場物資匱乏,又是在偏遠地區發行的貨幣,因此發行規模很有限。短短三年零十一個月之后,這張紙幣就停止流通了,使得總體發行量少之又少。
另外,初期,紙幣技術水平低下,尤其造紙工藝欠缺,導致當時的貨幣極易被磨損破壞,以前人們也沒有收藏意識,六十年時間里絕大多數壹萬圓牧馬圖已經被損耗掉了。這種種原因綜合起來,造成套人民幣壹萬圓牧馬圖存世量以兩位數計,而其中品相在九品以上的甚至不超過五張,這意味著高品相的套人民幣大全套至多不會超過五套!
正是由于套人民幣壹萬圓牧馬圖如此低的存世量,加之在收集套人民幣當中的決定性作用,終于成就了“史上牛人民幣”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