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龍涎香,龍涎香私人交易,龍涎香如何出手,龍涎香直接買 |
面向地區 |
全國 |
龍涎香在唐代稱為阿末香,即來自阿拉伯語anbar。段成式《酉陽雜俎》“撥拔力國,在西南海中,不食五谷,食肉而已。常針牛畜脈,取血和乳生食。無衣服, 唯腰下用羊皮掩之。其婦人潔白端正,國人自掠賣與外國商人,其價數倍。土地象牙及阿末香”。
排入海中的龍涎香起初為淺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漸漸地變為灰色、淺灰色,后成為白色。其中,白色的龍涎香品質好,它要經過以上海水的浸泡,將雜質全漂出來,才能成為龍涎香中的上品。 從被打死的抹香鯨的腸道中取出的龍涎香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它在海水中漂浮浸泡幾十年(龍涎香比水輕,不會下沉)才會獲得高昂的身份。
現代化學實驗表明,龍涎香是一些聚萜烯衍生物的集合體,它們大多有誘人的香味,具有環狀的分子結構。由于人類對各種香味的特殊愛好,香料有很大的市場需求,早在 19 世紀,化學家就測定了大部分萜類化合物的結構,從天然香精油中分離出香葉醇、芳樟醇、茴腦、檀香醇、龍腦等,并進行了工業生產。從苯環衍生出的人工合成香料,如苯基吲哚、苯甲酸、乙酸苯甲酯、苯乙醛等也開始生產。 1920 年,瑞士化學家發現麝香和香貓酮的分子結構,接著美國科學家又發明了合成大環酯的方法,合成了人工麝香。
歐洲人傳統上把龍涎香叫做“琥珀香”。中世紀時,可能是阿拉伯人開始用琥珀來指代波羅的海沿岸產的一種古松汁液的凝固物。這種東西羅馬人叫做“撒克”,法國人叫做“黃色的香料”,英國人干脆就叫做“琥珀”。這就是為什么英國人要借用法語“灰色琥珀”來指鯨魚身上產的“龍涎香”了。盡管起源不同,而且“龍涎香”和“琥珀”香味濃度也不一樣,但二者都有共同之處:都出自沿海,都可磨成粉用作食品香料;又因為都是透明物,所以可以當作珠寶。
早期的中國商人對于這個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所說的產自西方的龍涎香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當這些龍在石頭上休息時,唾液就會漂浮到水上,然后聚集在一起變干凝固,漁民們把它們收集起來就是這種非常昂貴的東西了。還有人斷定,當一群巨龍睡覺的時候,會有烏云聚在它們頭頂上空,在巨龍熟睡的幾周或幾個月里一動不動。烏云散去的時候就表明巨龍已經離開,這時漁民們就可以上前采集了。由于采集龍涎香非常危險,所以中國人寧愿花從波斯商人和后來的葡萄牙商人手中購買。作為一種稀罕的奢侈品,偶爾會有遠方的國度進貢,其價值和同等重量的黃金等值。王室朝臣常把它當成裝飾穿在身上,而富家們還會在煮茶時往水中噴灑龍涎香粉。它也是一種薰香,在節日慶典上使用。
龍涎香,又名龍腹香、灰琥珀,是一種呈陰灰色或黑色的固態臘狀可燃物質。焚之有持久香氣,是一股特而甘甜的土質香味,故西方稱之為“灰琥珀”。龍涎香實質是抹香鯨科動物——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干燥品,有的抹香鯨會將其吐出,有的則會從腸道排出體外,僅有少部分會將其留在體內。
1912年12月3日,一家挪威捕鯨公司在澳大利亞水域里捕到一頭抹香鯨,從它的腸子里獲得一塊455千克重的龍涎香,并以23000英鎊的巨價出售。1955 年,一位新西蘭人在海灘上檢到一塊重 7Kg 的灰色龍涎香,賣了 2.6 萬美元,如果檢到白色的龍涎香,更是無價之寶。但是,要識別龍涎香,具備相關的生物學、生態學知識和化學知識,有長期與海洋打交道的經驗,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鯨魚的排泄物,實際上人們叫它龍涎香,這種東西早還是我們古代中國發現,并且加以應用的。其實這種東西,在歷史上有多次被人們發現,在我國的海南,泰國,英國等地都有新聞報道有人撿到龍涎香,這些撿到龍涎香的人自此發家致富,改變人生。按照之前幾個例子來看,泰國那個撿到12斤的龍涎香終賣出了195萬的人民幣,這算起來就是一斤16萬元了。
在2012年,一位英國的小男孩就意外在海邊撿到了這樣一塊石頭,雖然只有0.58千克重,但價值卻高達60000美元。而在2021年6月,也門的一個漁民在捕魚的時候也意外捕獲了一塊奇石,后來發現是龍涎香,其重量有280磅(127公斤),估達150萬美元。
一般項目:互聯網銷售(銷售需要許可的商品);日用百貨銷售:個人衛生用品銷售:家用電銷售;玩具銷售箱包銷售;鞋帽零售;五金產品零售;建筑裝飾材料銷售:文具用品零售:戶外用品銷售:服裝服飾零售;工藝美術品及禮儀用品銷售(象牙及其制品除外):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零售(象牙及其制品除外):紡織品;化妝品零售;體育用品及器零售;皮革銷售;美發飾品銷售:母嬰用品銷售:寶首飾零售:汽車裝飾用品銷售;寵物食品及用品零售;電子產品銷售.(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