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別名 |
古董古玩,古玩交易,古玩鑒定,藝術品交易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品牌 |
本公司 |
材質 |
銀碗 |
擺掛形式 |
擺飾 |
表面工藝 |
印刷 |
尺寸 |
80*38cm |
風格 |
田園 |
工藝 |
雕刻 |
是否可定制 |
是 |
適用場景 |
家居 |
紋飾圖案 |
樓閣亭榭 |
造型 |
動物 |
本公司長期征集銀碗,如果您手上有相類似藏品需要出手,歡迎來電咨詢價格
本公司憑借化的人才,的經營理念,規范的操作和國際化的管理,服務于廣大的收藏家和收藏團體,致力于打造的藝術品交流,交易平臺。
本公司本著周到的服務,良好的口碑,信譽務實、全心全意為客戶創造價值為服務宗旨,以“好東西,進的來,賣的出”為服務理念,“真心、真誠、真東西”為服務導向,寧愿展柜空無一物,也絕不讓一件贗品上架,呈現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真展覽,逐步擴張藝術收藏品交易平臺為愿景.為迎接我公司即將舉行的大型拍賣會,現在藏品正在征集中。
下面是2020年銀碗相關拍賣記錄(Artron數據)請參考
明 鑲嵌寶石累絲提梁壺---估價18.00到25.00萬---成交價:RMB21.85萬---拍賣日期:2020年1月3日
明弘治 掐絲嵌寶亭式樓閣手鐲---估價22.00到35.00萬---成交價:RMB28.75萬---拍賣日期:2020年1月3日
明 累絲嵌寶鏤空龍紋方爐---估價25.00到35.00萬---成交價:RMB32.20萬---拍賣日期:2020年1月3日
銅胎掐絲琺瑯六棱瓶---估價1600.00到1600.00萬---成交價:NTD2530.00萬---拍賣日期:2020年1月14日
銅鎏金掐絲琺瑯鑲嵌翡翠寶石如意---估價2000.00到2000.00萬---成交價:JPY2875.00萬---拍賣日期:2020年1月10日
金錠---估價320.00到320.00萬---成交價:NTD437.00萬---拍賣日期:2020年1月14日
明 鑲嵌寶石累絲提梁壺---估價18.00到25.00萬---成交價:RMB21.85萬---拍賣日期:2020年1月3日
下面是歷年銀碗相關拍賣記錄(Artron數據)請參考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仙鶴 (一對---估價:咨詢價 ---成交價:RMB1320.00萬---拍賣日期:2009年11月22日
清康熙 御制銅胎掐絲琺瑯童子 (---估價1000.00到1200.00萬---成交價:RMB1232.00萬---拍賣日期:2010年12月4日
明 金質浮雕飛廉蓋罐---估價80.00到160.00萬---成交價:RMB931.50萬---拍賣日期:2017年6月20日
遼代金器 (一套五件) ---估價1600.00到1600.00萬---成交價:HKD1840.00萬---拍賣日期:2012年6月3日
清雍正 琺瑯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估價:咨詢價 ---成交價:HKD1784.00萬---拍賣日期:1999年4月26日
清乾隆 御制掐絲琺瑯花卉如意肩鳳---估價400.00到600.00萬---成交價:HKD1390.00萬---拍賣日期:2017年11月29日
清代 御制銅胎鎏金掐絲琺瑯嵌寶---估價:咨詢價 ---成交價:RMB1100.00萬---拍賣日期:2006年1月4日
近日,羅斯柴爾德有幸征集到了一件清代“宋”字款銀碗,此件銀碗如上圖所示:此碗敞口,斜腹,圈足外撇,此碗外壁飾有“千壽吉,萬壽寶”,整體畫風流暢簡潔,散發出一股的風范和歷史沉淀的氣息,主題紋飾栩栩如生的數條游龍,遨游云端,給人以一種之感,賦予了豪邁的氣象,給人一種霧的美感,底書“宋”一字。此銀碗整體厚實有型樸實,胎骨厚實,胎質堅硬,用料考究,不論是文字還是圖案,都顯得自然細膩,深淺合適,雖飽經歷史滄桑,表面亦有稍許泛青氧化痕跡,看上非常的自然而又古樸,也可見其年代久遠,不過并未有任較大的瑕疵,保存完整,此乃古清代富貴之人所用觀賞器,因此此銀碗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藝術收藏的價值。
銀碗私下交易價格與價值,老丁說,將其拓下后,經鑒定這是失傳數的契丹文。老丁還拿出了當年在北京的國家文物鑒定中心的登記證明,“當時們都說這是一件上好的文物,只是可惜碗背面的些銘文都不認識,不能確定它的真實來歷。”據了解,遼代盛行使用金銀器皿,因此這件銀碗極有可能為當時的所用。由于目前國內只有極少數位認識契丹文,銀碗記錄了一段歷史仍是一個謎。
銀碗錢,我身上的紋飾不僅內容多樣,而且背后所包含的寓意十分深遠。我的外腹壁以魚子紋為底,三只鸚鵡和三頭獅子相間排列在中部。說起獅子,這在當時可以算是舶來品。相傳,獅子是漢武帝派張賽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珍禽異獸一同被帶回的貢品。在鸚鵡和獅子周圍環繞著葡萄、忍冬(別稱金銀花)和卷草紋飾。工匠以高超的鏨刻手法,將粒粒葡萄刻畫得恍如真物。也許有人會問,此處做工精美的葡萄紋飾是意思?這就要從“葡萄”兩個字的來歷說起,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漢書》作蒲桃,可造酒,人飲之,則然而醉,故有是名。”“葡”是聚飲的意思,“萄”是大醉的樣子。按李時珍的說法,因為這種水果釀成的酒能使人飲后而醉,故借“葡”與“萄”兩字,將這種水果叫作葡萄。
帖子中不能涵蓋所有信息,所以有藏品想估價、出手的可電話咨詢。(聯系方式在上方或下方)
古董古玩,古玩交易,古玩鑒定,藝術品交易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