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縣宇航員雕像,曲陽宇航員雕像,宇航員雕像定做,卡通宇航員雕像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材質 |
玻璃鋼 |
制作工藝 |
雕刻 |
使用場景 |
公園綠地 |
適用場景 |
通用 |
使用場所 |
室外 |
形式 |
圓雕 |
風格 |
中式 |
類別 |
人物 |
仿真太空人雕塑寬大的手掌微微張開,在向人們傳遞宇航員探索宇宙的勇氣和希望;而腳下那一雙大靴子,形象地表達了一個小小宇航員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宇航員的安全和健康的研究是空間技術發展的一個,宇航員訓練中心里有各種各樣為使宇航員適應太空生活而設置的模擬艙。低壓艙是一座淡綠色的T形艙,內有工作艙、休息艙和衛生艙3部分。當宇航員穿上特制的航天服走進低壓艙之后,艙內的空氣就被抽掉,宇航員此時就開始進入“太空”。狹小的艙內既沒有電視也沒有音響,就連做一些搖擺幅度較大的健身活動也很受限制,沒有電話,不準通信,與社會完全隔絕。學會如何適應這種環境,是走進太空之前的課題。
仿真太空人雕塑的外形憨態可掬,圓圓的頭盔下是微笑的面龐,給人一種無比親切的感覺。進入航天城,首入眼簾的是一間不大的房子,四面封閉,除了靠墻一臺控制儀外,地中央的一張轉椅格外引人注目。這張轉椅不但可以做180度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快速運轉,而且可以同時上下前后擺動。轉椅主要是用于檢查宇航候選者的前庭神經功能,以了解他對震動及眩暈的耐受能力。
仿真太空人雕塑象征著科學精神與人類勇敢的探索精神,象征著我們在面對未知時的堅定信念,在鼓勵著后來的年輕人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去勇敢探索那些尚未被發現的世界。宇航員在太空中睡覺的的確確是“糊涂覺”,其表現一是黑白不分,二是睡姿奇異。黑白不分,是說宇航員在天上繞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繞地球一圈的時間而定。有時24小時內日出日落交替許多次,宇航員無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只好機械地按鐘點安排工作和睡覺。
卡通宇航員雕像在為探索者的偉大事業助威,向每位觀者敘說著宇航員們在太空中的艱辛與榮耀,它更是人類勇于夢想、探索未知的象征。據稱,馬來西亞的趙里昱(Chiew Lee Yih)在1998年3月創造了“Taikonaut”(太空人)一英文詞,并在某個網絡科技論壇里使用。差不多同時,陳藍(Chen Lan,音)在其“Go Taikonaut”的網頁里使用它。這個詞普遍被西方媒體用來稱呼中國的太空人。但在中國所發布的稿件中,多半堅持使用更帶技術性的名詞“航天員”(astronaut),意思為“太空航行者”。
卡通宇航員雕像的身軀充滿了童趣與夢幻,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正向每一位經過的游客傳遞著宇宙的魅力與探索的樂趣。性格是否合得來是不是選定機組人員時要考慮的因素?宇航心理學家說:“不是”。許多人聽到都會感到吃驚,因為畢竟宇航員要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一起生活工作,同一個你受不了的人共處可不是什么開心的事,弄不好連工作都要受到影響。但是,宇航員都是職業素養很高的人,他們不會讓個人的心情影響到任務的執行。
通過高大身影,卡通宇航員雕像令人心里有一種敬佩之情。也許是對未知的好奇,也許是對膽量的崇拜,或者對未來的想象,這種情感在每個人的心中起起伏伏,成為他們前行的燈塔。航天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活動,具備工作環境特、能力高度繁雜、出航任重道遠等特點。這種職業要求,宇航員不但要有健康體能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要有高度的承受能力和承擔室內環境,還要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技能。因而,世界各地航天部門都精心挑選了宇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