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西安生產燈籠,燈籠聯系電話,陜西燈籠,制作燈籠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宋書·武帝紀下》:“牀頭有土鄣、壁上掛葛燈籠。”
元武漢臣 《生金閣》第三折:“可可的我的燈籠剛到門就滅了,那里討火燒他?”
《說岳全傳》第十一回:“又一個走堂的小二,拿著一盞燈籠,高高的擎起送考。”
巴金,《寒夜》一:“兩個燈籠紅亮亮地掛在球竿上。”
不過,燈籠讓人遐思、期盼恐怕還是元宵節的花燈了。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于漢朝初年,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乃扎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富國強」,花燈風氣至此廣為流行。
關于打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于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