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別名 |
透明玻璃屏 |
面向地區 |
全國 |
CRT顯示器和其他硬件設備一樣,經常會出現故障。但調查發現,真正由于質量差或自然損壞的故障只占20%左右,大部分的故障是由于環境條件差和操作不當或管理不善導致的。可見環境條件和人為因素是造成顯示器故障的主要原因。除了某些特殊的場合還在使用CRT顯示器外,在絕大多數場合,它已經被輕薄、低功耗、低成本的液晶顯示器所取代。
隨著科技的發展,液晶顯示器的應用日益廣闊,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儀表、計算器、液晶電視、計算機、掌上電子玩具、手機等許多方面 。盡管液晶顯示器已經全面取代CRT成為電腦裝機的,但是在一些對色彩還原要求較高的行業,如醫療、冶金等,仍需要使用CRT顯示器進行作業。模擬調節:模擬調節是在顯示器外部設置一排調節按鈕,手動調節亮度、對比度等一些技術參數。由于模擬器件較多,故障的幾率較大,而且可調節的內容極少,所以已銷聲匿跡。
球面顯像管:球面管的缺陷非常明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彎曲的,邊角失真現象嚴重,隨著觀察角度的改變,圖像會發生傾斜,而且容易引起光線的反射,會降低對比度,對人眼的刺激較大。柱面顯像管:柱面顯像管采用柵式蔭罩板,在垂直方向上不存在任何彎曲,在水平方向上略有弧度。常見的柱面管可分為單槍三束和三槍三束管。
這些電子束轟擊的目標就是熒光屏上的三基色。為此,電子槍發射的電子束不是一束,而是三束,它們分別受電腦顯卡R、 G、 B三個基色視頻信號電壓的控制,去轟擊各自的熒光粉單元。受到高速電子束的激發,這些熒光粉單元分別發出強弱不同的紅、綠、藍三種光。根據空間混色法(將三個基色光同時照射同一表面相鄰很近的三個點上進行混色的方法)產生豐富的色彩,這種方法利用人們眼睛在超過一定距離后分辨力不高的特性,產生與直接混色法相同的效果。
用這種方法可以產生不同色彩的像素,而大量的不同色彩的像素可以組成一張漂亮的畫面,而不斷變換的畫面就成為可動的圖像。通常實現掃描的方式很多,如直線式掃描,圓形掃描,螺旋掃描等等。其中,直線式掃描又可分為逐行掃描和隔行掃描兩種。事實上,在CRT顯示系統中兩種都有采用。
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可以協助完成非常高速的掃描動作,它可以使顯像管內的電子束以一定的順序,周期性地轟擊每個像素,使每個像素都發光,而且只要這個周期足夠短,也就是說對某個像素而言電子束的轟擊頻率足夠高,就會呈現一幅完整的圖像。至于畫面的連續感,則是由場掃描的速度來決定的,場掃描越快,形成的單一圖像越多,畫面就越流暢。
至于畫面的連續感,則是由場掃描的速度來決定的,場掃描越快,形成的單一圖像越多,畫面就越流暢。而每秒鐘可以進行多少次場掃描通常是衡量畫面質量的標準,通常用幀頻或場頻(單位為Hz,赫茲)來表示,幀頻越大,圖像越有連續感。24Hz場頻是對圖像活動內容的連續感覺,48Hz場頻是圖像顯示沒有閃爍的感覺,這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才能顯示效果良好的圖像。
視頻帶寬不僅對顯示器壽命和故障率有影響,還對顯示器品質有重要影響。如果顯示器實際帶寬不足以支持用戶設定的分辨率和場頻,則會使顯示的清晰度受到影響,從而影響顯示效果。顯示器對帶寬的要求可以用分辨率與場頻來計算:帶寬要求等于“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場頻”。但在實際情況中,顯像管電子束的掃描為了避免信號在掃描邊緣的衰減,圖像的清晰,其水平掃描的像素數和行掃描頻率均要比理論值高一些。
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顯像管:主要由電子槍、Electron gun 、Deflection coils 、Shadow mask、 Phosphor。其原理是利用顯像管內的電子槍,將光束射出,穿過蔭罩上的小孔,打在一個內層玻璃涂滿了無數三原色的熒光粉層上,電子束會使得這些熒光粉發光,終就形成了你所看到的畫面了。而CRT尺寸就是顯像管實際尺寸,也是通常所說的顯示器尺寸,其單位為英寸(1英寸=25.4毫米)。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