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青少年教育學校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堅持懲戒管教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工作面對的大量問題是人民內部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屬于是非認識問題。但人民內部觸犯了法紀,也要受到懲戒和管教,有的還要受到制裁。從某種意義上說,懲戒也是一種必要的教育。這是教育借助的社會剛性的一面。在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無論誰觸犯法紀,都應受到懲戒。如果舍棄懲戒的武器,就等于陷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誤區。
青少年叛逆行為,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2、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加反叛。 4、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激烈對抗。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諸如長期在網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于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 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于是家長采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從而可能誤入歧途,甚至跌進犯罪的深淵。 誤區二 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不見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厭學癥與一般的厭學情緒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認為在絕望地折磨自己,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經常請假,逃學或曠課,嚴重的會導致輟學。 造成厭學癥的原因很多。從外因看,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誤,如家長期望過高,不當的教育方法,老師態度生硬,學校不良風氣的影響;從內因看,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無興趣,自制力較差,懶惰等等。
作為學生來說,要調整好心態,要有自信心,要以堅毅的性格、樂觀的處世態度為學處世,堅信付出必有收獲。從學校方面來說,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在發現學生潛能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激發他們獲取成功的愿望。至于教師,要努力增強自身素質、提高上課水平,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和支撐。家長也要改變育子觀念,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要正確估價孩子實力,要注意孩子的性格養成,不給孩子規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同時注意查問題、不遷就,有情況要馬上找心理醫生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否則,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理癥狀加重。
教學過程中,教師心中時時要裝著厭學癥學生,為其營造一個能廣泛參與學習的機會,備課時要了解厭學癥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過程中做到五,即提問,答問,演算,批改,輔導。四經常,即經常考察,經常指導,經常鼓勵,經常強化。三輔導,即老師輔導,家長輔導,優生輔導。二特殊,即設計特殊的作業,規定特殊的評比條件。這樣,為厭學癥學生營造了一個參與學習的環境。
全國青少年教育學校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