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新能源汽車維修培訓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與知識更新需求
1.技術融合
新能源汽車涉及到眾多技術的融合,如電池技術、電動驅動系統、智能網聯技術等。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其技術在不斷進步,從傳統的鉛酸電池到現在的鋰離子電池,以及正在研發的固態電池等。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可以讓維修人員深入了解這些的電池技術,包括電池的工作原理、充電管理系統以及故障診斷方法。
電動驅動系統也是一個關鍵領域,它與傳統燃油發動機驅動系統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永磁同步電機在新能源汽車中廣泛應用,維修人員需要掌握電機的控制原理、故障檢測與修復方法,這對于提升個人的技術能力和知識儲備有很大的幫助。
2.智能網聯特點
新能源汽車大多具備智能網聯功能,能夠實現車輛與車輛(V2V)、車輛與人(V2P)、車輛與基礎設施(V2I)之間的通信。維修人員需要了解相關的通信協議、車聯網系統的故障排除等知識。例如,當車輛的遠程監控系統出現故障時,維修人員需要通過知識來判斷是軟件問題還是硬件問題,是通信模塊故障還是后臺服務器問題,這涉及到復雜的信息技術和汽車技術的交叉領域。
新能源汽車維修行業發展前景
1.市場需求旺盛:
保有量增長帶動: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呈爆發式增長。據公安部數據,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2472 萬輛。隨著保有量的不斷增加,車輛的維修保養需求也日益旺盛,為新能源汽車維修行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售后市場滯后規律:按照 “售后端市場滯后 5 年” 的規律,新能源汽車相對集中的維修期即將到來,未來幾年維修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預計到 2025 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人才缺口預計可達 103 萬人,其中新能源汽車維修領域更是面臨著高達 80% 的人才空白,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將持續存在.
2.行業發展趨勢向好:
技術不斷升級: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創新和升級,如電池技術的突破、自動駕駛功能的完善、智能網聯技術的應用等,這使得維修工作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斷提高,維修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以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也為從業者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上升空間.
標準化和規范化:隨著行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維修行業正逐漸走向標準化、規范化。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不斷出臺維修技術標準和服務規范,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售后服務流程,提高維修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3.就業方向多元:
維修企業:可在各類新能源汽車 4S 店、綜合維修廠、專修店等從事維修技師、技術主管等工作,負責車輛的故障診斷、維修保養、零部件更換等。
制造企業: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需要大量的售后技術支持人員,負責產品的售后維修、技術培訓、質量反饋等工作,為企業的產品質量提升和客戶滿意度提供保障。
自主創業:具備一定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后,還可以選擇自主創業,開設新能源汽車維修店或服務中心,提供的維修保養、美容改裝、電池回收等一站式服務,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就業前景】
據勞動部門的調查顯示,目前企業對技工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劇增,現有的模具設計人才、智能制造編程人才、加工中心與車銑復合人才、機械自動化人才、PLC工控等工業4.0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制造業的需求,這種形勢尤其在像中國這樣飛速發展的制造大國體現得尤為。勞動部門及多家統計部門將其評為未來有發展前景的職業。在全國工業化高度發展的城市和地區,模具設計人才、智能制造編程人才、加工中心與車銑復合人才、機械自動化人才、PLC工控等工業4.0人才已成為人才市場緊缺的人才。據新統計信息,就業崗位與設計人員的比例約為6:1。經過本實訓基地培訓學習后,學員可以直接勝任加工編程、產品設計或模具設計、智能工控等職位,起薪約9000左右。工作3至5年月薪可達15000-28000元;數年工作后年薪可達25萬甚至更高。
江蘇凱思達技工學校,十七載技術沉淀不忘初心,以德國智造科技技術為目標,打造工業設計、智能制造科技、工控自動化技術復合人才,為實現學員個人價值提升。校企聯合位于長三角地區、設立多校直營,常年致力于為各大企業、技術院校、以及個人提供培訓服務,江蘇凱思達技工學校實訓基地開設高薪有、模具設計、數控編程、五軸編程、數控機床實踐、車銑復合編程與操作、機械設計、非標自動化、電工、PLC編程、電氣自動化、工業機器人、技能認證等三十多種高薪熱門,無縫對接人才需求,并與全國數百家大型企業建立長期的人才供應鏈,為學員提供就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