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陽江全封閉教育學校,全封閉教育學校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我們也常常教人不要自私,要多為他人設想,為別人做點事。這是很好的教誨。可是,加上前面兩點所產生的效果,一個人的潛意識往往認為犧牲自己才能成全別人。我們的社會更愛表揚這類人,認為這才是良好的。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很注重個人修養,其中"謙虛"是很重要的一點。"謙虛"本身沒有問題,但錯誤地以為降低自己才能顯出對別人的尊崇,卻漸漸地成為一般人對"謙虛"的定義。其實,妄自菲薄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連自己都否定自己的價值,又怎樣祈望別人肯定自己呢。
自愛的基礎是自信。在自己擁有的東西之中,凡是有能力給我們樂趣、提升或其他價值的,我們都會愛護它。給我們價值越大的,我們越加愛護它;沒有價值的,我們就會把它丟在一旁,破爛了或者失去了也不在乎。自愛就是自己愛護自己。只有自己愛護自己,才能有效地愛護別人,別人也才會愛護自己。
大部分情況下,孩子離家出走是他們控制家長的一種方式。一個孩子離家出走,完全拒絕來自家庭的照顧,是不大可能的,一般他們也沒有這種勇氣。他們這么做,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斷定家長一定不會放心,可能因此而屈服。所以,當孩子這么做時,我們保持冷靜的頭腦。
當孩子一心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的情緒是很不穩定的,這時候,父母需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漸打開心結的過程。如果父母像孩子一樣暴躁或是比孩子更甚,那么親子之間是很難順暢溝通的。當親子間產生溝通僵局時,孩子就會產生逆反情緒,還可能會激怒父母。如果父母能放平自己的心態,平靜地接受孩子的逆反情緒,用溫和的語言引導孩子,給孩子提供替代性的選擇,那孩子就會逐漸放下心中的執念,接受父母提出的意見。
不管孩子的年齡有多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都是一門非常講究的談話藝術。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只要用心傾聽孩子的話語,就能與孩子達成共識,也能解決彼此之間的分歧。倘若親子溝通時出現僵局,父母可以用求同存異的方法去解決,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見,然后按照達成的共識去辦事,從而成功化解僵局,實現親子間的順暢溝通。
要學會尊重,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的個體來對待。當孩子對你的行為表現出抗拒的時候,請不要試圖用你的強制和控制來讓他屈服。因為一味地強制,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而應該尊重他這樣他才能學會尊重你。
在給孩子提建議時,父母要變命令的口吻為溫和的語氣,因為只有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議。用溫和的語氣與孩子溝通,不僅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特點,而且還可以縮短親子之間的心靈距離,促進親子之間的思想和情感的溝通交流。
當孩子犯了錯,或是反復出現同樣的錯誤時,父母的反應就是很無奈、很生氣,這是正常的情緒,所以父母沒有必要自責。但是父母如果在給孩子提建議時用指責、懷疑、挖苦、貶低等不良語氣,那這個建議就變成了父母情緒的載體,如此一來,孩子自然而然不樂意遵從。因此,在給孩子提建議時,父母一定要避免情緒化,采用溫和的語氣把建議說給孩子聽,這樣才有助于孩子從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錯誤。
全國全封閉教育學校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