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自采暖型掃雪車,封閉式除雪車,北京掃雪車,燃油型掃雪車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清掃方式 |
駕駛式清掃 |
是否可定制 |
是 |
大工作效率 |
6000平方/時 |
類型 |
駕駛式掃地機 |
可選附件與多功能拓展
破冰輥:安裝于車頭下方,通過旋轉鋼齒破除 5 厘米以下結冰層,配合滾刷實現 “破冰 + 掃雪” 同步作業。
撒布機:后置小型融雪劑撒布裝置,容量 50~100 公斤,可通過駕駛室調節撒布寬度(2~5 米)和流量,應對結冰路面。
掃雪滾刷升級件:
橡膠毛刷:適合清掃瀝青路面,避免金屬滾刷對鋪裝層的磨損。
加熱滾刷:在 - 20℃以下極寒地區,通過電加熱防止積雪黏連滾刷,維持連續作業。
四、對比傳統人工與大型設備的優勢
維度 小型封閉式除雪車 人工掃雪 大型掃雪車
作業效率 800~2000㎡/ 小時 50~100㎡/ 小時 2000~5000㎡/ 小時
靈活性 可進入狹窄空間,轉彎半徑小 靈活但依賴人力耐力 需寬敞作業空間,轉彎困難
成本效益 單臺設備≈3~5 年人工成本 長期人工費用高,效率波動大 采購成本高,適合大規模場景
環境影響 電動款零排放,噪音低 無 柴油版噪音大、碳排放較高
精細化程度 可控制掃雪范圍,避免損傷綠植 人工可控但效率低 易碾壓路邊設施
五、選購建議與維護要點
1. 選型參考因素
作業面積:
小于 1 萬平方米:選電動款(如 20 馬力,續航 4 小時),兼顧環保與成本。
1 萬~5 萬平方米:可選柴油款(如 50 馬力),搭配拋雪機和撒布機,應對多樣化需求。
地形條件:
坡地或多彎道區域:選擇鉸接式車架車型,提升通過性。
光滑路面(如大理石鋪裝):配備橡膠滾刷和低轉速模式,避免打滑或損傷路面。
2. 維護與保養
日常檢查:作業后清理滾刷殘留積雪,檢查輪胎氣壓(冬季需適當提高胎壓至 2.5Bar)。
定期保養:
柴油發動機每 50 小時更換機油,電動款每月檢查電池組狀態。
液壓系統每季度更換濾芯,避免雜質影響掃雪裝置升降速度。
總結
小型封閉式除雪車以 “小身材、大效能” 填補了傳統除雪體系中的精細化作業空白,尤其在城市治理 “后一公里” 場景中不可或缺。其通過靈活操控、人機友好、功能集成的設計,將除雪效率提升至人工的 10 倍以上,同時降低勞動強度和管理成本,是現代智慧環衛的重要裝備之一。無論是應對突發降雪的應急響應,還是常態化的冬季保潔,這類設備都展現出顯著的實用價值。
大型封閉式除雪車與小型封閉式除雪車在設計定位、功能配置及應用場景上有顯著差異,主要區別如下表所示:
一、核心參數對比
維度 大型封閉式除雪車 小型封閉式除雪車
車身尺寸 車長 6~10 米,車寬 2.5~3.5 米,車高 3~4 米 車長 3~5 米,車寬 1.5~2 米,車高 2~2.5 米
重量 8~20 噸(空載) 1~3 噸(空載)
動力類型 柴油發動機(功率 100~300 馬力) 柴油 / 電動(功率 20~50 馬力)
作業速度 5~20 公里 / 小時(取決于積雪厚度) 3~12 公里 / 小時
續航能力 柴油版續航 8~12 小時,需外接燃油補給 柴油版續航 8~10 小時,電動版續航 4~6 小時
二、作業能力與功能差異
1. 積雪處理規模
大型車:
清掃效率:每小時可處理5000~20000 平方米積雪(相當于 50~200 名人工效率),適合高速公路、機場跑道等大面積場景。
核心配置:
前置超寬滾刷(寬度 2~3 米)或銑刨式除冰裝置,可破除 15 厘米以上壓實積雪或結冰層。
內置大容量集雪箱(容積 5~15 立方米)或直接通過管道將積雪輸送至運輸車輛,避免頻繁傾倒。
小型車:
清掃效率:每小時處理800~2000 平方米,適用于社區道路、人行道等小范圍場景。
核心配置:
前置中小型滾刷(寬度 0.8~1.8 米),搭配拋雪機(拋雪距離 5~8 米),適合清除 5~15 厘米厚積雪。
無集雪箱,需依賴自然堆雪或人工輔助清運。
2. 地形與場景適應性
大型車:
適用場景:
開闊空間:如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機場、大型工業園區。
惡劣條件:可在 - 30℃極寒環境或暴風雪中持續作業,應對積雪深度超 30 厘米的極端天氣。
局限性:
無法進入狹窄區域(如寬度<3 米的街巷),轉彎半徑需 5 米以上,靈活性受限。
小型車:
適用場景:
狹窄空間:如小區道路(寬度 2.5~4 米)、地下車庫(高度≥2.2 米)、校園小徑、商業步行街。
精細化作業:如路緣石縫隙、公交站臺、井蓋周邊等 “死角” 清理。
局限性:
不適合超厚積雪(>20 厘米)或結冰嚴重路面,需配合融雪劑或人工輔助。
3. 操控與舒適性
大型車:
駕駛室配置:
配備空氣懸浮座椅、多視角監控系統(含盲區監測)、自動除霜玻璃,長時間作業疲勞度低。
支持智能聯動控制:如滾刷轉速、拋雪方向可通過 GPS 定位自動調節,適應不同路段需求。
操作門檻:需駕駛員(持 B 級以上駕照),培訓周期較長(約 1 周)。
小型車:
駕駛室配置:
基礎版配備加熱座椅、空調,款可選裝小型觸控屏(顯示作業數據)。
采用輕便式操控桿,類似農機操作邏輯,普通人員經 1~2 小時培訓即可上手。
操作門檻:通常只需 C 級駕照或設備操作證,適合物業、社區等非團隊使用。
三、成本與維護差異
維度 大型封閉式除雪車 小型封閉式除雪車
采購成本 80 萬~300 萬元 / 臺(含附件) 10 萬~50 萬元 / 臺(含附件)
使用成本 油耗 20~50 升 / 小時,年均維護費 5 萬 + 元 柴油版油耗 5~8 升 / 小時,電動版充電成本約 20 元 / 天
維護復雜度 需團隊定期保養(如液壓系統、發動機) 常規保養可由用戶自行完成(如更換機油、清理滾刷)
周期 5~8 年(依賴作業頻率) 2~4 年(社區 / 物業場景)
四、典型應用場景對比
大型車典型場景
高速公路除雪:
如京哈高速冬季作業,單臺大型除雪車搭配 2 臺運輸車輛,可在 6 小時內完成 50 公里雙向車道的積雪清理,保障通行安全。
機場應急除雪:
機場大型除雪車配備紅外熱成像系統,可快速識別跑道結冰區域,配合加熱滾刷實現 “即掃即融”,確保航班準點率。
小型車典型場景
社區精細化除雪:
上海某物業使用小型電動除雪車,每天清晨 2 小時內完成 10 個小區的人行道清掃,噪音低于 65 分貝,不擾民且效率是人工的 8 倍。
景區環保除雪:
九寨溝景區采用電動小型除雪車,零排放特性避免污染自然環境,同時可在棧道(寬度 1.8 米)等狹窄區域作業,保護生態的同時保障游客通行。
五、如何選擇?
選大型車的場景
需處理超大面積積雪(如單場作業面積>10 萬平方米)。
作業環境復雜(如高速公路、陡坡、多彎道的主干道)。
追求連續作業(如 24 小時應急除雪)。
選小型車的場景
作業區域空間受限(如小區、步行街、地下車庫)。
需靈活調度(如多地點分散作業)或精細化清理。
預算有限或屬于非除雪團隊(如物業、學校后勤)。
總結
大型與小型封閉式除雪車形成 “互補型除雪體系”:
大型車是城市除雪的 “主力”,主攻規模化、高強度作業;
小型車則是 “毛細血管” 中的 “精銳小隊”,解決大型設備難以觸及的末端需求。
實際應用中,兩者結合可實現從 “主干道快速疏通” 到 “背街小巷深度清潔” 的全場景覆蓋,大化提升冬季道路通行效率。
封閉式除雪車的續航能力受車型、動力類型、作業強度及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不同配置差異較大。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按動力類型劃分的續航能力
1. 柴油動力封閉式除雪車
核心特點:依賴燃油驅動,續航穩定性強,適合長時間、高強度作業。
續航表現:
大型車:油箱容量通常為 200~500 升,空載油耗約 20~50 升 / 小時(作業時油耗增加 30%~50%),連續作業續航約 8~12 小時。例如,一臺 300 馬力的大型除雪車在高速公路除雪時,每小時油耗約 40 升,滿油狀態可工作 10 小時,覆蓋約 200 公里路段。
小型車:油箱容量 20~100 升,油耗 5~15 升 / 小時,續航約 6~10 小時。如某小型柴油除雪車(功率 30 馬力)在社區作業,每小時油耗 8 升,80 升油箱可支持 10 小時連續清掃。
續航擴展:
大型車可外接燃油補給車,實現 “邊作業邊加油”,適合應急搶險等長時間任務。
低溫環境下需使用 - 10#/-35# 柴油,避免燃油凝固影響續航。
2. 電動 / 混動動力封閉式除雪車
核心特點:依賴電池或 “燃油 + 電池” 組合,環保性強,但續航受溫度影響顯著。
續航表現:
純電動車型:
小型車為主(如 1 噸級電動除雪車),搭載鋰電池組(容量 20~50kWh),常溫續航 4~6 小時,作業功率約 10~20kW(相當于 15~30 馬力)。例如,某電動除雪車在 - 5℃環境下,每小時耗電 8kWh,40kWh 電池可工作 5 小時,覆蓋約 10 萬平方米清掃面積。
低溫衰減明顯:-20℃時續航可能降至常溫的 60%~70%,需提前預熱電池或搭配備用電池組。
混動車型:
結合柴油發動機與電動機(如 “增程式” 設計),燃油作為主要動力,電池輔助驅動附件(如滾刷、拋雪機),綜合續航可達 10~15 小時,且低溫下穩定性優于純電動車型。
充電 / 補能效率:
小型電動車型支持快充(2~3 小時充滿),或更換電池組(5 分鐘內完成);
大型混動車型需依賴固定充電樁或移動充電車,補能便利性較低。
二、影響續航的關鍵因素
1. 作業強度與環境
積雪厚度:清除 20 厘米厚積雪時,設備負載增加,油耗 / 電耗提升 30%~50%,續航相應縮短。例如,同一款小型除雪車在 5 厘米積雪中可工作 8 小時,而在 20 厘米積雪中僅能工作 5 小時。
地形復雜度:爬坡或頻繁轉彎會增加動力消耗,山區作業續航可能比平地減少 20%~30%。
環境溫度:
柴油車:-30℃時發動機效率下降,油耗增加 10%~15%,續航縮短約 1~2 小時;
電動車:-10℃以下電池活性降低,續航可能減少 20%~40%(具體視電池技術而定)。
2. 設備配置與負載
附加功能:配備加熱滾刷、融雪劑撒布裝置等附件時,額外消耗動力,續航減少 10%~20%。例如,帶加熱功能的大型除雪車,每小時多消耗 5~8 升燃油,續航從 10 小時降至 8~9 小時。
集雪箱容量:大型車集雪箱滿載后需運輸傾倒,雖不直接影響 “行駛續航”,但會中斷作業流程,等效降低連續作業能力。
三、典型車型續航對比
車型類型 動力類型 續航能力(連續作業) 適用場景續航需求
大型高速公路除雪車 柴油 8~12 小時 單日需完成 200 公里以上路段清掃
機場除冰車 柴油 / 混動 6~8 小時(含除冰作業) 需在航班間隙快速完成跑道清潔
社區小型除雪車 電動 4~6 小時(常溫) 單日完成 5~10 個小區循環清掃
景區電動除雪車 電動 / 混動 5~8 小時(含低溫環境) 需在 8 小時內完成全園步道清理
四、提升續航的實用方案
柴油車優化:
采用輕量化設計(如鋁合金車身),降低空載油耗;
配備智能節油系統,根據作業負載自動調節發動機功率。
電動車升級:
搭載耐低溫電池(如磷酸鐵鋰 + 溫控系統),-20℃時續航保持率提升至 80%;
采用 “車網互動”(V2G)技術,作業間隙利用電網快速補能。
作業調度優化:
大型車采用 “接力式” 作業,多車分段負責不同區域,避車過度消耗;
小型車搭配移動充電 / 加油車,在作業現場快速補能,延長實際工作時間。
全國封閉式多功能小型掃雪車SSJ18-18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