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三大玉器你了解多少?
藝術品交易會.拍賣會
海峽.富邦
玩收藏我幫忙 您有疑我解惑
想出售我推介 收藏事找我們
前30名,可免費上拍
歡迎關注咨詢 收藏界受歡迎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海峽富邦征集部:(同號)
舊石器時代
華夏祖先選擇美石磨制玉器,早見于2000年前的內蒙古查海興隆洼文化遺址的一對白色玉塊表明距今約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玉業的萌芽與建立。
中國出土資料證明,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玉器。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但中國玉器的起源,應當比這更早。玉器脫胎于石器的母體,遠遠了石器。初只是小玉塊鉆一孔用作垂飾,或象磨制石器一樣,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紋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比較大,比較復雜,可算做工藝品。以磨制石器為主要標志的新石器時代,加工玉石器的技術是相同的。
制石技術由打制發展到磨制,經歷了數千年,制玉技術大致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二者在使用技術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實用外,還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術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復雜。玉器不僅要求光潔度比石器高,有的還要鐫刻各種花紋圖案,這是出于人們審美的需要,是非實用的藝術裝飾。這在玉石器上很少見。制石技術由打制發展到磨制,經歷了數千年,制玉技術大致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二者在使用技術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實用外,還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術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復雜。玉器不僅要求光潔度比石器高,有的還要鐫刻各種花紋圖案,這是出于人們審美的需要,是非實用的藝術裝飾。這在玉石器上很少見。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該文化遺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發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項課題,它關系到國家的起源。良渚城 柱形玉器 新石器時代良渚墻的發現讓人更加確信中華文明至少誕生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譽為“文明的曙光”。
在中國史前文明的各大遺址中,良渚遺址的規模大,水平高。考古人員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萬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遺址的核心區域被發現。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等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現同時代中國大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發現的,可稱為“中華城”。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分布于余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
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位于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距今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是中國已知出現早的文明。主要分布在熱河地區(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
紅山文化遺存早發現于1921年。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后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末在遼西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并對遼寧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2013年,赤峰市與朝陽市宣布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在發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征和內涵。其后,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已發現并確定屬于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并存。它的遺存以特征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