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旗幣為什么能價值百萬?該怎么出手?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并在頒布的“臨時大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幣”,隨后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這就是“中華民
國開國幣”銅元的由來。
錢幣作為古玩的一種,一直以來都是收藏家關注的熱點。而且材質珍貴,藝術價值高,由貴重金屬或白銀合金鑄造,制作精美,圖案考究,文字清秀,內容豐富,銀光燦爛,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相比近兩年不斷低迷的國內藝術品市場行情,今年錢幣交易顯然要活躍很多,各板塊迭出,精彩依舊,錢幣成交價穩步提高,尤其是明清民國錢幣異軍突起,因存量受到藏家青睞,成為錢幣交易市場一個新的熱點。
近年錢幣交易市場,有幾個現象值得人們關注:一是傳承有序質量上有的古錢珍品格外受寵,藏家見了趨之若鶩,即便價格高些也有人追捧。二是名家舊藏拓片異軍突起。前些年交易人們重視的都是錢幣實物,對資料性的東西不太在意,但近來錢幣文化的載體(如拓片、書籍等資料)也逐漸受到關注。三是品相愈加受重視。過去集幣主要集品種,對品相沒那么挑剔,但近年來錢幣的品相被高度提升。
2013年4月,香港斯賓克珍罕錢幣交易會上推出的一枚民國十五年陸海軍大元帥幣樣幣,曾以338萬元天價
拍賣成功。同年5月的北京春季交易會上,一枚湖南省造民國雙旗幣也以260萬元進行現場成交,11月的北京秋季交易會上,一枚四川造幣廠民國雙旗幣的后成交價為185萬元。種種數據表明,類似于中華民國雙旗幣的諸多民國貨幣依然是今天藝術品收藏市場中的“香餑餑”。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