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倉庫到期導熱油回收,德陽導熱油回收,江蘇二手導熱油回收,報廢過期導熱油回收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造船工業出現了歷史性的轉折。以承接建造各種類型的出口船舶為契機,國外的造船技術和造船生產管理模式不斷得到引進、消化、吸收,中國的造船工業開始了騰飛。這對我國的船舶漆和船舶涂裝帶來了的推動作用。在船舶漆方面,國外各種新型油漆不斷得到應用,國內相應的油漆也相繼誕生,國產船舶漆在檔次、質量、產量以及銷售服務等方面有的長進。在船舶涂裝方面,各種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的生產管理模式不斷地改造和取代陳舊、落后的舊事物、舊習慣,是國產船舶在涂裝技術和涂裝質量方面達到或接近國外水平。但是由于科學管理和人員素質方面的原因,我國船舶涂裝的生產效率和成本同世界造船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導熱油具有抗熱裂化和化學氧化的性能,傳熱效率好,散熱快,熱穩定性很好。導熱油作為工業油傳熱介質具有以下特點:在幾乎常壓的條件下,可以獲得很高的操作溫度。即可以大大降低高溫加熱系統的操作壓力和安全要求,提高了系統和設備的可靠性;可以在更寬的溫度范圍內滿足不同溫度加熱、冷卻的工藝需求,或在同一個系統中用同一種導熱油同時實現高溫加熱和低溫冷卻的工藝要求。即可以降低系統和操作的復雜性;省略了水處理系統和設備,提高了系統熱效率,減少了設備和管線的維護工作量。即可以減少加熱系統的初投資和操作費用;在事故原因引起系統泄漏的情況下,導熱油與明火相遇時有可能發生燃燒,這是導熱油系統與水蒸汽系統相比所存在的問題。但在不發生泄漏的條件下,由于導熱油系統在低壓條件下工作,故其操作安全性要水和蒸汽系統。導熱油與另一類高溫傳熱介質熔鹽相比,在操作溫度為400℃以上時,熔鹽較導熱油在傳熱介質的價格及使用壽命方面具有的優勢,但在其它方面均處于明顯劣勢,尤其是在系統操作的便捷性方面,化學性質較穩定,不像輕質油那么容易著火燃燒。
油品的顏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穩定性。對于基礎油來說,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烴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脫除的越干凈,顏色也就越淺。但是,即使精制的條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屬的原油所生產的基礎油,其顏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對于新的成品潤滑油,由于添加劑的使用,顏色作為判斷基礎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標已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
密度
密度是潤滑油簡單、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標。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氧、硫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質量的情況下,含芳烴多的,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大,含環烷烴多的居中,含烷烴多的小。
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強度越高,流動性越差。
發動機在運轉時,如果一些摩擦部位得不到適當的潤滑,就會產生干摩擦。實踐證明,干摩擦在短時間內產生的熱量足以使金屬熔化,造成機件的損壞甚至卡死(許多漏水或漏油的汽車出現拉缸、抱軸等故障,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對發動機中的摩擦部位給予良好的潤滑。當潤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后,就會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層油膜,減少摩擦機件之間的阻力,而油膜的強度和韌性是發揮其潤滑作用的關鍵。但是又不能用量過大,因為量過大時會產生平方關系的阻力,對轉速影響,所以在用量上要特別注意。
廢礦物油常壓蒸餾法
這一技術應用的過程是先將廢礦物油加熱到一定溫度,使其有機組分汽化成為蒸汽,然后進入冷凝設備,在冷凝設備的作用下冷卻生產基礎油,這也是廢礦物油處理行業普遍應用的方法。
廢礦物油減壓精餾法
精餾工藝是一種廣泛應用于油品生產的工藝技術,它可以地將油品中的組分進行切割,在廢礦物油回收利用行業,應用減壓精餾技術可以回收一半以上的油料。減壓精餾工藝先利用助劑中和除去廢礦物油中的酸性物質,并過濾掉灰分與金屬渣,之后利用減壓蒸發的方式把水分與輕質油等廢礦物油中的輕組分分離出來,其他原料油送入減壓精餾塔中進行分離操作,減壓精餾塔自下而上溫度遞減,按照油品餾程切割為若干潤滑油基礎油組分。
又叫化工輕油、粗汽油,是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產的用于化工原料的輕質油,主要用作化工原料。因用途不同有各種不同的餾程,中國規定餾程為初餾點220℃左右。作為生產乙烯的裂解原料時,采用70℃~145℃餾分,稱輕石腦油;當以生產芳烴或高辛烷值汽油為目的時,采用70℃~180℃餾分,稱重石腦油;用作溶劑時,則稱溶劑石腦油;來自煤焦油的芳香族溶劑也稱重石腦油或溶劑石腦油。
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率的通知》(財稅[2008]167號)文件規定,石腦油的征收范圍包括除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溶劑油以外的各種輕質油。非標汽油、重整生成油、拔頭油、戊烷原料油、輕裂解料(減壓柴油VGO和常壓柴油AGO)、重裂解料、加氫裂化尾油、芳烴抽余油均屬輕質油,屬于石腦油征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