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
關鍵詞 |
二手化工新材料收購,湛江化工新材料收購,環保化工新材料收購,進口化工新材料收購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傳統化石資源利用逐漸由“燃料”向“材料”轉變,化工新材料迎來的發展機遇。公開信息顯示,中國石油于近日在江蘇成立藍海新材料(通州灣)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80億元,經營范圍包括石油制品制造、化工產品生產、合成材料制造、產業用紡織制成品銷售、電氣設備銷售、機械設備租賃等。此外,中國石化也于近期成立中石化(廣東)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圍繞新材料技術研發、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創業空間服務等展開經營。
企業的種種動作并非偶然。在業內看來,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化工新材料正迎來“風口”。
2017-2021年5月,中國化工新材料企業數量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2019年,中國化工新材料成規模的存續企業數量為475家,達到近五年峰值,2020年存續企業數量433家,同比下降9.6%;市場橫向整合趨勢明顯,預計未來行業集中程度將進一步提升。
中國化工新材料行業共有18家企業已上市,總市值共計6837.54億元,流通市值共計4405.45億元。其中,萬華化學是,萬華化學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企業,以3350.11億元的總市值穩居。中國巨石總市值為702.55億元,排名第2,華峰化學總市值為643.60億元,排名第3,此外,石大勝華、中材科技總市值均500億元。
由于市場擴展快,節節攀升的市場需求使化工新材料產業具有較高的利潤率,而相對于石油化工項目,化工新材料項目的裝置投資規模要小得多,即進入的資金門檻低,因而大量企業爭先恐后進入化工新材料基本產品領域,造成除少數產品外,大部分基本產品的生產集中度很低,企業相應的生產規模普遍較小,密集于低端市場,既難以形成規模 經濟 ,又無法提高技術水平,也容易形成惡性競爭。由于許多企業紛紛準備進入,已經進入的企業準備擴大產能,以至于有機硅、環氧樹脂等不少化工新材料產品已經存在短期內因盲目投資而出現產能過剩的危險。
(三)企業形成三個梯隊的格局,各梯隊之間差距較大
梯隊,主要由為數不多的外資(包括臺資)企業構成。其特點是,產業經驗豐富、產業基礎完整、裝置普遍規模大、技術水平高、銷售能力強、產品鏈較為匹配、戰略清晰并運作規范,通常以較的基本產品和改性產品占據著高、中端市場,因而往往是市場,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第二梯隊,是以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藍星集團為代表的國有企業,也有少量中石化集團所屬的中小型國有企業。其特點是,進入市場較早、積累起一定產業經驗、產業基礎完整、裝置有一定規模、有較強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儲備、產品鏈較為完整、運作和管理規范但機制不靈活,多數產品進入中端市場,部分產品還處于低端,所獲利潤不夠穩定,一些企業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國有企業弊端的困擾。第三梯隊,是數量眾多的民營中小型化工企業。其基本特點是,產業基礎較弱、裝置規模不大、技術水平普遍不高、產品鏈不完整、經營靈活多變、對市場變化靈敏、行為短期化、進入市場快,少數規模較大、技術基礎較強的企業處于基本產品低端市場,多數企業則分布于廣泛的、分散的終端產品市場。這一梯隊中一些企業投機性很強,利潤高時快速進入市場,參與分享高額利潤,利潤低時立即退出;一些企業在地方政策保護下生存,利用資源或能源、忽視環保和質量、
環保節能是現在逐漸流行起來的一個熱門詞匯,環保節能的理念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重視環保,節約能源,成為社會和在日常運行中的選擇。特別是去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召開后,“低碳”、“環保”更是全球所重視。對于化工行業,由于是一個基礎性的制造行業,在環保和節能方面需要做的工作量較大。目前,淘汰落后產能,產品結構升級,是我國整個化工行業的產業政策。我國化工行業的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隨著相關政策的執行力度不斷加強,對化工行業的影響是的。落后產能、落后工藝技術、落后企業的淘汰是化工行業發展的趨勢。于此同時,新材料的發展也將是未來化工行業發展的重要議題。因為,新材料的生產過程可以是低碳的,其生產出來的新材料產品也可以是低碳的。
新材料(new material)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性能的結構材料和有特殊性質的功能材料。結構材料主要是利用它們的強度、韌性、硬度、彈性等機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態合金 (金屬玻璃) 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電、光、聲、磁、熱等功能和物理效應。世界上研究、發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屬材料,精細陶瓷和光纖等等。
倡導節能環保,用以節約現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環保型新能源開發,造福社會。要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源耗費到底在哪里?污染在哪里?針對主要問題,應提高節能環保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新興信息產業”又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包括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集成電路和軟件。
生物產業
生物產業指以生命科學理論和生物技術為基礎,結合信息學、系統科學、工程控制等理論和技術手段,通過對生物體及其細胞、亞細胞和分子的組分、結構、功能與作用機理開展研究并制造產品,或改造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質特性。生物產業可以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行業的統稱,包括生物醫藥(服務產業)、生物農業(資源產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以及生物工業(生物制造產業),微生物工業為早的生物工業。
新能源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特種金屬功能材料。積極推動高屬及靶材、稀貴金屬、儲能材料、新型半導體材料、新一代非晶材料、精細合 金等標準制修訂工作,成套、成體系制定并發布稀土永磁、發光等功能材料標準,抓緊研制材料性能測試、成分分 析、標準樣品等基礎和方法標準。完成催化材料、靶材等40項新材料標準制修訂工作,提出 80項標準研制計 劃,開展5 項標準預研究。
金屬結構材料。研制高溫合金及耐蝕合金、耐 蝕鋼、特種不銹鋼、工模具鋼、軸承鋼、齒輪鋼,軌道交通 用鋁合金、特種鎂合金及鈦合金等產品標準,進一步完善金 屬材料超聲探傷、無損檢測、力學試驗等配套基礎和方法標準。完成核電用鋼、耐蝕合金、鈦合金等30項新材料標 準制修訂工作,提出40項標準研制計劃。
高分子材料。制定發布丁基橡膠等特種橡膠及助劑、聚酰胺等工程塑料及制品、電池隔膜、光學功能薄膜、 特種分離膜及組件、環境友好型涂料以及功能性化學品等一 批產品標準,完成測定方法、通用技術條件、應用規范 等配套標準制修訂。完成功能薄膜、特種橡膠等領域65項重 點新材料標準制修訂工作,提出110項標準研制計劃。
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研制電光陶瓷、壓電陶瓷、碳化硅陶瓷等陶瓷,微晶玻璃、高純石英玻璃及原 料,閃爍晶體、激光晶體等產品標準,加快材料雜質檢測、 試驗方法等配套標準制修訂步伐,強化配套標準研制。完成 特種玻璃、氮化硅陶瓷材料等領域50項新材料標準制修 訂工作,提出 30項標準研制計劃, 開展5 項標準預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