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山東山東機床回收站,商河縣外圓磨床回收選擇山東機床回收歡迎選擇,章丘市折彎機回收選擇山東機床回收歡迎您,臨清市沖床回收選擇山東機床回收歡迎您 |
面向地區 |
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李冶表示,目前能源互聯網標準體系的總體框架和****路線已經初步形成,而《“互聯網+”智慧能源試點示范項目實施方案》也將很快下發,是要推動儲能、智能電網等一批產品和技術加快實現突破,預計今年會帶來超過400億元的投資。同時,國家發改委在能源互聯網領域也安排了3億至4億元的專項建設資金,對首臺套設備和重要的研發示范項目給予支持。二、采用低速無爬行的高精密進給單元進給單元包括伺服驅動部件、動彈部件、位置監測單元等。進給單元是保持砂輪正常工作的必要前提,是評價數控進口磨床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要求進給單元運轉靈活、分辨率高、定位精度高、動態響應快,既要有較大的加速度,又要有足夠大的驅動力。進給單元常用的方案為交、直流伺服電念頭與動彈絲杠組合的進給方案或直線伺服電念頭直接驅動的方案。兩種方案的傳動鏈很短,數控進口磨床主要是為了減少機械傳動誤差。兩種方案都是依賴電念頭來調速、換向
長期面向華北地區、環渤海灣地區、京津唐地區、北部沿海經濟區,購銷各種車床、銑床、刨床、磨床、沖床、六角車床、壓力機、滾齒機、銑齒機、磨齒機、數控車床、加工中心、整體收購立車臥車平磨外磨等大型設備。
從傳統制造業邁向智能制造業,五年來泉州闊步向前。從耗費人力、物力的手工生產模式,到國內化纖產業全流程數字化自動化智能生產的樣板車間,2014年紡絲車間正式引入機器人流水線,以前人工包裝一條線一天三班倒要用56人,包裝過程中,需要工人不停來回搬運絲錠,不僅效率低,還容易損壞;智能改造后,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以前3個班的工作量現在一人就可以操作,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除了節省用工成本、緩解招工難問題,機器人流水線的運輸量更大,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明顯提高,還可以避免人工失誤造成的外觀損傷。陳阿斌告訴記者,因為紡絲的規格有很多種,通過口令輸入,機器人可以自動辨別出需要作業的紡位,避免混批的產生。
2013年年底,泉州在福建率先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拉開制造業“機器換工”大幕。企業在更新換代的過程中,享受到多重改革紅利,泉州市《關于加快推進“數控一代”促進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中對企業智能改造均有獎勵。資金補助,加上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后節省的人工成本,13條紗錠包裝作業線自動化改造的投入,僅需要15個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企業智能化改造的步伐大大加快。
規上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四成
為了降低用工成本,泉州市鼓勵企業實施“機器換工”,率先在全省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已有18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參與“數控一代”示范工程,規模以上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40%,平均減少勞動用工30%。累計兌現財政扶持資金24億元,撬動全社會投入1260億元。
去年6月,“全國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現場會”在泉州召開,全國多地代表齊聚一堂交流經驗。在推進“數控一代”示范工程過程中,泉州市積極承接國家決策部署和省支持泉州“數控一代”10條、發展智能制造9條等文件,制定出臺了機械裝備產業和制造業發展專項規劃以及推動“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的實施意見;對全市17個產業逐一編制發展“路線圖”,先期在紡織鞋服及其裝備、機床及機器人、建材及裝備產業等3個傳統優勢產業實施。
近年來,泉州市組織實施“三個一千”推廣計劃和“21211”工程。其中,一千臺機器人、一千臺3c鉆攻中心、一千套數控裝備的生產和應用均超額完成,為企業帶來智能制造紅利。“21211”工程還在實施中,目標是建設示范企業200個,推廣國產工業機器人1000臺,培訓智能制造技術人才10000名。“數控一代”釋放出強大的經濟發展新動能,全面推動泉州產業加快創新轉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年5月11-12日,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與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在西安聯合組織了供需對接交流活動,邀請行業企業分別訪問了航天科技集團、航空發動機集團、兵器裝備集團的相關軍工企業,參觀了主要加工車間,交流了用戶工藝特點、設備需求方向、國產機床問題,探討了換腦工程及智能制造需求。
供需對接活動是在當前國家倡導軍民融合發展、高度重視安全自主可控的背景下,策劃的軍工行業國產數控機床應用長效合作機制具體工作,注重深入交流,有針對性并取得實效。活動目的旨在組織軍工企業介紹用戶工藝和設備需求,交流機床選型、應用經驗和體會,促進國內機床行業與軍工用戶的相互了解和溝通。
本次活動得到軍工企業的高度重視,梳理設備應用現狀,精心準備了交流材料,并由主管領導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交流。通過現場考察和交流,密切了供需關系,為后續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對接活動得到軍工和機床企業雙方的認可。 就用戶企業而言,用戶希望機床廠由產品主導型向服務型企業發展,提供交鑰匙工程,要求國產機床提高可靠性、關注細節,特別是漏油漏液問題,出現問題能及時解決,提高售后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就機床企業而言,與會機床企業希望多組織此類活動,表示國產機床與進口機床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有差距,但這幾年各企業產品有明顯變化和提升,機床企業表態“給機會、有信心”,邀請用戶到廠考察、深入交流。
目前,軍工企業早期進口的機床進入問題多發期,維修成本高,這正是國產機床進入用戶的關鍵時期,行業企業應提高產品管控能力,與用戶加強交流與合作,以產品和服務贏得更多訂單。
模具生產是單件訂單式生產,在管理信息化中有其強烈的特殊性。設計是制造的一部分,工藝設計不充分,設計與工藝信息可直接重復利用價值不大。因此,根據企業生產特點把握全面信息化管理與實用、簡化管理的平衡點,是信息化的關鍵。這就造成很難照搬成熟的管理軟件。例如汽車模具企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原材料,倉庫管理等等。購置的都是部件與部件的半成品,不存在入庫出庫過程,制造費用的攤銷每個企業也是都不一樣。又比如成本核算更應該采用項目管理的辦法,而不是采用一般加工制造業的辦法,什么pdm、erp等軟件不經過的改造是完全不適應的。
專項實施八年多來,取得了一大批可喜成果,提升了對工業的基礎支撐能力,滿足了國民經濟對制造裝備的急需。
一是中機床水平得到持續提升,行業創新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專項實施之初確定的57種主機產品,已有38種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機床主機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從400至500小時提升至1200小時左右,部分產品達到國際的2000小時。
二是數控系統實現關鍵突破,功能部件配套體系逐步完善。數控系統實現了從模擬式、脈沖式到全數字總線的跨越,市場占有率由專項實施前的不足1%提高至目前的5%左右。滾動功能部件檢測裝備從無到有,靜剛度等關鍵技術指標和測試設備水平已躋身國際行列。
三是制造裝備取得重要突破,國家戰略需求滿足度大幅提高。一大批創新機床保障了航空航天、汽車、船舶、發電設備等領域裝備需求,有效支撐了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順利實施。 數控機床作為工業母機,是國家基礎制造能力的綜合體現,要實現整體突破,應繼續發揮中國特色創新優勢,持續推進,久久為功。
山東本地山東機床回收站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