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東營石蠟,安慶回收化工原料受潮回收,石蠟長期大量回收,回收石蠟 |
面向地區 |
全國 |
為何進入四月份,煤價呈M式波動,波動如此頻繁呢。,我國經濟繼續向好,工業用電高位運行,電廠日耗保持中高位水平運行。市場煤供應多了,下游無力購買煤,煤價自然會下跌;而煤價倒掛之后,供應少了,需求上來了,煤價就會上漲,這樣就會頻繁上演煤價漲、跌的好戲。
而在需求向好的情況下,即使煤價出現下跌和上漲,跌幅和漲幅都不會很大,很難跌至700元/噸以下關口,上到900元/噸以上難度也不小。其次,上級主管部門召開保供會議,以及安全、環保檢查力度加大,電廠日耗增減,環渤海港口庫存變化、期貨漲跌等等,都會引起市場波動,引發煤價的漲跌。
再次,畢竟目前處于民用電淡季,煤價上漲的支撐力度不強。但由于工業用電負荷偏高,市場需求也不弱,煤價大幅下跌和上漲的基礎都不牢靠。上周二開始,煤價出現上漲,原因主要是會議期間,電力集團爆出28%電廠處于七天左右存煤,并表示四、五月份將進行夏季之前補庫,激發了上游和貿易商挺價、抬價的決心。
而電廠存煤可用天數處于中低位水平,事故頻發,安全、環保監察、治理超產等,給上游發運帶來影響。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正值大秦線檢修、秦港庫存持續低位等,促使煤價出現淡季上漲。預計下周,煤價漲幅收窄,月底企穩或者小幅下跌。
原因如下:煤價大幅上漲的基礎并不牢靠,電廠庫存正在緩慢增加,疊加大秦線檢修月底結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下游對煤的抵觸情緒。正值用煤淡季,下游拉運市場煤積極性不高,很難復制去年冬天情景。部分主力電廠仍在吃庫存,并依靠年度長協和進口煤度日。
此外,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除了秦皇島港存煤保持低位以外,其余環渤海港口存煤均處于中高位水平。五月份,隨著水電、新能源發電出力回升,電廠季節性煤炭消耗有所回落,庫存開始企穩回升。隨著淡季效應的繼續顯現,預計電廠日耗很難再上一個新臺階。
近期,燃料油期貨2109合約自上周一低點(2273元/噸)一線連續拉升,重回元/噸區間。雖然昨日燃料油出現高位調整,但在航運需求前景穩步回暖的背景下,預計高硫燃料油2109合約回調空間有限,后市有望重返強勢。
可以看到,上周高硫燃料油和低硫燃料油硫價差擴大后小幅收縮,其背后推動因素主要是發電需求的增加使得高硫燃料油走勢偏強。需求現實改善促使燃料油庫存去化節奏加快。數據顯示,新加坡船燃市場3月銷售量為419.9萬噸,環比上漲7.9萬噸;13月累計消費1282.2萬噸,同比上漲10.6萬噸。
同時,截至4月16日當周,西北歐ARA三港庫存為151.7萬噸,周環比下降16%;富查伊拉燃料油庫存為999.4萬桶,周環比減少121.7萬桶,降幅10.86%。雖然新加坡燃料油庫存周環比增加33.7萬桶至2395.8萬桶,但主要是貨物凈流入增加導致了當地庫存的增加,凈進口量117.5萬噸較周增加48萬噸。
即便如此,新加坡燃料油庫存增加幅度依然偏低,當前新加坡庫存略往年同期水平。整體來看,高硫燃料油需求積極改善有助于庫存去化的順利進行。航運業景氣度上升眾所周知,船用燃料油成本約占船舶總運營成本的50%,所以航運市場景氣度強弱會直接影響燃料油的需求,進而對價格產生影響。
受益于全球經濟持續復蘇,海運需求顯著恢復。西本新干線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回升至2472點,較今年年初的1374點大幅增長了79.91%。此外,巴拿馬型運費指數(BPI)回升至2557點,較今年年初的1364點大幅增長了87.46%。
美國石油和天然氣活躍鉆井平臺數量都達到2020年4月以來高水平。目前,的成本大都在3545美元/桶范圍內,換言之,當前原油價格已逐步覆蓋頁巖油企的生產成本。因此,未來一段時間,美國原油產量將逐步恢復。
成品油方面,美國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新數據顯示,美國成品油需求總量平均為1964.5萬桶/日,比去年同期高20.0%;車用汽油需求四周日均量為880.8萬桶,比去年同期高37.4%;餾分油需求四周日均量為387.4萬桶,比去年同期高8.6%;煤油型航空燃料需求四周日均數比去年同期高24.8%。
伴隨著裂解價差回升,美國煉廠開工率跟隨上行,夏季到來后,該國成品油消費將迎來增長。內外盤價差或修復截至4月13日當周,投機商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洲際交易所交易的美國輕質原油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和期權持有的凈多頭總計手,比周增加24166手,相當于增加2416.6萬桶原油。
管理基金在布倫特原油期貨和期權中持有的凈多頭增加8.41%。多頭持倉增加,反映出市場對中長期原油價格保持謹慎樂觀態度,月間價差結構也出現改善。內盤市場方面,上海原油期價總體跟隨外盤走勢。從內外盤價差角度看,SC原油仍舊處于低估狀態。
山西省煤礦安監局指出,從近年來和一季度事故類型看,瓦斯、頂板、機電事故依然頻繁。從近年來事故統計情況看,第二季度煤礦事故相對較多。2015年至2020年第二季度共發生煤礦事故38起,死亡85人,分別占5年事故起數的26.95%,總死亡人數的39.11%。
2011年,焦炭行業進入淘汰落后產能、環保限產的轉型階段。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期而至,引發焦炭行業大調整、大變革。在市場格局深刻變化影響商品價格、利潤波動的時期,手持“利器”的產業鏈企業在經營時不再畏懼風險——面對原料上漲,下游企業不再擔心貨源和價格;面對成品下跌,上游企業也不再擔心賣不出去。
如何管理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0年來焦炭現貨和期貨市場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期貨市場“溫度計”作用凸顯2011年至今,焦化行業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發展階段。2011至2015年“十二五”期間,焦化行業主要推進了淘汰落后、環保發酵和新產能釋放。
但近幾年,市場經過大風大浪的洗禮,行業盈利水平劇烈波動,部分鋼鐵、焦化企業處于微利甚至虧損邊緣,價格波動對企業生存產生影響,在這種局面下,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以穩定經營、對沖風險為目標,已經不容得產業企業猶豫搖擺,而是正視期貨功能、主動積極參與期貨市場應對風險。
“我們從初的不懂、不敢參與期貨,逐漸發展到正視和逐步參與利用期貨管理價格風險,這對焦炭企業經營者來說實屬不易。”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參與期貨市場,我們轉變了經營思路,建立自己的期貨團隊,主動去了解產業供需情況、把數據做精做細,逐步形成了嚴謹的分析價格走勢體系和期貨套保業務體系。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