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柳州回收老銀元,回收老銀元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泛銀是銀幣歷經十數年乃至數十年才能形成的現象,仿品是絕不會存在的,由此我們可以借助泛銀現象來辨偽。 常見的銀幣種類 對現代銀元的辨別,假銀元用的材質基本上是二種。用現代純銀鑄制老普通版。銀子成本不高,一枚標準重量銀元的銀價才100元以內,除去各項費用成本,按老銀元市價的一半兜銷,利潤還有一倍。 用同年代同版別的普通版老銀元鑄制同年代的珍品幣。如民國三年的袁大頭簽字版,制假者用4枚普通版老銀元可熔成3個銀餅(除去回爐損耗),4枚民國三年的袁大頭普版市場價也就3000元以內(如果買品相差的,價更低),3個銀餅可鑄造3枚簽字版,除去制模等精工細作的各種費用分攤,(按限制鑄量100枚作批次,各種費用分攤按毎枚1000元,3枚為3000元,再加耗用普版老銀元3000元,合計6000元。)平均每枚成本也只有2000元,以民國三年袁大頭簽字版的市場價二成銷出,所獲利潤都非常可觀。之所以的真銀有市場,主要原因材質是真銀,鑄制水平和做舊工藝達逼真度,再加上有“據”的忽悠故事,確實能蒙蔽、人上當。 從鑄造工藝,真銀看似,感覺無藥可救,但是只要了解銀元的鑄造原理,不難在一些小細節辨別出來。 機制銀幣的雕模。機制銀幣的雕模是半手工半機械雕刻,即模坯用機械成形并把雕刻面車平或磨平,再按圖文拓樣在模坯上手工雕刻,無論是字體、圖紋均會有平滑的刀鋒。由于早期也有設備條件差的單位是純手工開的模具,模坯通過人工鍛鑄成形再用銼刀整平再用砂紙擦平,雕刻手法與機械模坯相同。
民國三年袁大頭前面的圖案基本上是一樣的,但后面的圖案和一些細節還是不同的 元大頭是中國近千種現代銀幣中較具影響力的一種銀元,也是現代中國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元大頭一直是古代錢幣市場的寵兒。許多藏族朋友對其特定的歷史和收藏有著特別的愛,因此元大頭一直是古代錢幣市場的熱點。 民國時期鑄造的袁世凱銀幣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前面的圖案基本相同,但背面的圖案和細節仍然不同。
作為袁大頭銀元的收藏價值,和我們現在使用的幣一樣,如果有特點,數量才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例如:甘肅簽字版袁大頭,也就是說在袁大頭銀元的背面添加上“甘肅”二字,據介紹這枚銀元在全國不會超過1萬枚,所以現在的收藏價格要其它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