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黃岡回收老紙幣,回收老紙幣電話,回收老紙幣電話,回收老紙幣價格 |
面向地區 |
全國 |
以孫中山為臨時大的中華民國臨時在南京成立,于3月間公布了《幣制綱要》,確定銀元為貨幣單位,規定每單位銀幣的總重量為26格蘭姆,約合庫平六錢九分七厘,成色為90%。當年鑄成了有孫中山頭像的開國紀念幣。由于所鑄數量很少,市面很難見到。先后鑄造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等系列硬幣,其中也有銀元。
銅質銀元:這種銀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元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制造出來的,因為銅質堅硬造成圖案粗糙模糊,雖然外表鍍銀,但一磨擦,即現出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比真銀元尖亮,并伴有哨聲。
夾餡銀元: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比較厚,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種夾餡銀元是假銀元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鋼、鉛、鋅、錫等多種成分,敲擊出來的聲音厚實、短促沉悶,沒有轉音,重量比真銀元輕,通常不足25克。
稱重量。一般真銀元流通時間長短有異,磨損程度各異。但同一品種、版別的銀幣,其質量不會相差1克。比如壹圓銀幣重量平均約26.5克,半圓重量平均約13.25克。成色為88%則定為真幣。
宣統元年,清設立鑄幣局,統一發行銀幣。中國銀圓因為上有蟠龍像,因此被稱為“龍洋”。各式銀圓被稱為“大洋”。 民國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國幣條例》,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定國幣“壹圓”重七錢二分,含純銀八成九,即六錢四分八厘,(23.9024808克),約等同于銀圓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元為一角,十分之一角為一分。國幣的壹圓被鑄成八成九銀、一成一銅的硬幣,上有袁世凱頭像,俗稱“袁大頭”;并推出以銀鑄造的輔幣。袁大頭出現后,逐漸取代“龍洋”、“鷹洋”等舊有銀圓,在全中國流通。1928年國民定都南京后,亦曾頒布國幣條例,繼續使用銀本位發行貨幣。國府壹圓含純銀為23.493448克,鑄造成的銀圓比“袁大頭”略小。因為上有孫中山頭像,被稱為“孫小頭”。
近代中國所謂“大洋”,即“大洋錢”,通常是指作為主幣,重量在27克左右,含銀量在90%上下,價值約相當于庫平白銀七錢二分左右的銀元。其中常見的代表就是面值“壹圓”的袁像銀幣。故而“銀元”有時也被寫作“銀圓”。
全國回收老紙幣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