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回收石蠟,白城石蠟,肇慶回收六偏磷酸鈉安全可靠,石蠟服務周到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原因如下:煤價大幅上漲的基礎并不牢靠,電廠庫存正在緩慢增加,疊加大秦線檢修月底結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下游對煤的抵觸情緒。正值用煤淡季,下游拉運市場煤積極性不高,很難復制去年冬天情景。部分主力電廠仍在吃庫存,并依靠年度長協和進口煤度日。
此外,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除了秦皇島港存煤保持低位以外,其余環渤海港口存煤均處于中高位水平。五月份,隨著水電、新能源發電出力回升,電廠季節性煤炭消耗有所回落,庫存開始企穩回升。隨著淡季效應的繼續顯現,預計電廠日耗很難再上一個新臺階。
近期,燃料油期貨2109合約自上周一低點(2273元/噸)一線連續拉升,重回元/噸區間。雖然昨日燃料油出現高位調整,但在航運需求前景穩步回暖的背景下,預計高硫燃料油2109合約回調空間有限,后市有望重返強勢。
原油供需緊平衡4月初,OPEC+產油國決定溫和增產,即有計劃、小規模地放松減產力度,于57月分別調增35萬桶/日、35萬桶/日和45萬桶/日。其中,沙特將分階段撤回100萬桶/日的額外減產,即在57月分別減少25萬桶/日、35萬桶/日和40萬桶/日。
而俄羅斯在OPEC+減產協議范圍內不按比例增產,未來3個月內每個月增產幅度限制在3.9萬桶/日。整體來看,OPEC+溫和增產,全球原油供應回升增幅相對較小。需求方面,全球三大能源機構在新月度報告中紛紛上調原油需求展望預期。
其中,OPEC認為,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到9650萬桶/日,較去年增加600萬桶/日,較3月預測值上調10萬桶/日。同時,國際能源署將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需求預期分別上調了36萬桶/日和37萬桶/日。
在供需維持向好的趨勢下,原油庫存去化進程得以順利展開。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589萬桶,為連續第三周下降,庫存去化節奏明顯,為國際原油帶來提振。庫存去化進程加快受益于中東及東南亞地區發電需求回升以及船舶燃料消費旺季到來,步入第二季度以來,全球燃料油基本面出現供需向好的局面。
同時,沙特的煉油裝置遭受胡塞武裝的襲擊,雖然短期激化的概率不大,但還是加劇了市場對地緣政治的擔憂。整體來看,OPEC+恢復產量只是時間問題,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將會逐漸寬松,原油價格存在向下驅動。雖然短期地緣政治對原油價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但難以對原油價格提供持續支撐。
在這種情況下,成本端對瀝青的支撐作用將會逐漸減弱。企業開工負荷較高受成品油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近期加工馬瑞原油生產瀝青的綜合利潤小幅上升,達到20元/噸,處于正常偏高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瀝青生產企業的生產積極性較好。
截至4月14日當周,國內瀝青裝置開工負荷為46.7%,環比4月7日當周小幅下滑1.7個百分點,但較去年同期上升5.8個百分點,并且沒有影響的2019年同期水平,市場供應相對充足。受企業開工負荷較高的影響,國內瀝青庫存特別是煉廠庫存處于較高水平。
截至4月14日,國內瀝青煉廠庫存達到103.75萬噸,較去年同期上升40.85萬噸,同比上升64.94%;瀝青社會庫存為83.47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2.7萬噸,同比下降3.13%。目前,國內煉廠庫存處于歷史高位,企業去庫存壓力較大。
山西省煤礦安監局指出,從近年來和一季度事故類型看,瓦斯、頂板、機電事故依然頻繁。從近年來事故統計情況看,第二季度煤礦事故相對較多。2015年至2020年第二季度共發生煤礦事故38起,死亡85人,分別占5年事故起數的26.95%,總死亡人數的39.11%。
2011年,焦炭行業進入淘汰落后產能、環保限產的轉型階段。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期而至,引發焦炭行業大調整、大變革。在市場格局深刻變化影響商品價格、利潤波動的時期,手持“利器”的產業鏈企業在經營時不再畏懼風險——面對原料上漲,下游企業不再擔心貨源和價格;面對成品下跌,上游企業也不再擔心賣不出去。
如何管理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0年來焦炭現貨和期貨市場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期貨市場“溫度計”作用凸顯2011年至今,焦化行業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發展階段。2011至2015年“十二五”期間,焦化行業主要推進了淘汰落后、環保發酵和新產能釋放。
“太原焦價格由‘十三五’初期的520元/噸回彈至2018年的高點2470元/噸,并維持在1800元/噸的區間。”鵬飛集團期貨部期現分析師肖鋒說。“去年一季度,焦炭期貨價格走勢比較符合現貨市場‘前緊后松’的供需變化,較好地發揮了價格發現功能,市場流動性也較為合理,為企業提供了合適的套期保值機會。
”肖鋒表示,去年2月3日期貨市場節后開盤,公司即參與了焦炭期貨套保交易,較好地對沖了風險。由于去年一季度暴發,春節后華東等地區大批中下游制造企業出現復工延遲、物流運輸不暢、庫存積壓嚴重情況。受短期突發因素影響,焦炭2005合約從1月初的1800元/噸快速上漲至1908.5元/噸的高點,反映了各方對影響焦炭發運和供給的擔憂。
隨著得到控制和上下游復工、交通秩序有序恢復,在前期積累較高庫存、供給相對過剩的基本面下,2005合約價格振蕩走低,至4月底下探至1700元/噸,與現貨走勢基本保持一致。同時,去年一季度焦炭期貨呈現遠月合約價格低于近月的結構,月均收盤價價差從1月的65元/噸擴大到3月的253元/噸,表現為市場對遠月供需關系緩和的合理預期。
但近幾年,市場經過大風大浪的洗禮,行業盈利水平劇烈波動,部分鋼鐵、焦化企業處于微利甚至虧損邊緣,價格波動對企業生存產生影響,在這種局面下,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以穩定經營、對沖風險為目標,已經不容得產業企業猶豫搖擺,而是正視期貨功能、主動積極參與期貨市場應對風險。
“我們從初的不懂、不敢參與期貨,逐漸發展到正視和逐步參與利用期貨管理價格風險,這對焦炭企業經營者來說實屬不易。”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參與期貨市場,我們轉變了經營思路,建立自己的期貨團隊,主動去了解產業供需情況、把數據做精做細,逐步形成了嚴謹的分析價格走勢體系和期貨套保業務體系。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