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來賓庫存過期化工原料,環保庫存過期化工原料,二手庫存過期化工原料,二手庫存過期化工原料 |
面向地區 |
全國 |
溶劑是一種可以溶化固體,液體或氣體溶質的液體(氣體、或固體)(溶劑、溶質都可以為固體、液體、氣體),繼而成為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的溶劑是水。而所謂有機溶劑即是包含碳原子的有機化合物。溶劑通常擁有比較低的沸點和容易揮發。或是可以由蒸餾來去除,從而留下被溶物。因此,溶劑不可以對溶質產生化學反應。它們為惰性。溶劑可從混合物萃取可溶化合物,普遍的例子是以熱水沖泡咖啡或茶。溶劑通常是透明,無色的液體,他們大多都有特的氣味。
我國輪胎企業要有自己的品牌、,就得有自己的一套核心技術。我們不排除引進國外的技術、裝備和橡膠助劑等,但這些都要為我所用,更不能在關鍵時刻被人卡住,所以國產化是非常重要的。在國產化方面,要有數量,不能時有時無,同時要求質量穩定,不能時好時壞。如果在數量上不能,質量上不移穩定,就會使輪胎企業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處理由于橡膠助劑的臨時變動而可能產生的種種問題。我們強調國產化,重視國產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格。國外橡膠助劑價格昂貴,我們是不得已而用之。如果國產化的橡膠助劑數量、質量穩定、性能優良、價格便宜,一定會受到輪胎企業的歡迎。
需求報告
Freedonia新研究報告稱,未來3年全球橡膠助劑銷售額將以4.7%的年均增速繼續增長,2015年需求將達約140萬噸。
報告還指出,亞太地區橡膠助劑的需求將全球增長,尤其是中國。亞太地區橡膠助劑的需求將以8.1%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長,到2015年將超過57.5萬噸。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西歐和日本未來幾年橡膠助劑需求年均增速將不到1%。
防老劑需求預計將以4.6%的年均速度增長。到2015年,促進劑需求預計將超過41.5萬噸,加工助劑和增黏劑的需求將達到近13萬噸。 [1]
粉末涂料是以固體樹脂和顏料、填料及助劑等組成的固體粉末狀合成樹脂涂料。和普通溶劑型涂料及水性涂料不同,它的分散介質不是溶劑和水,而是空氣。它具有無溶劑污染,成膜,能耗低的特點。粉末涂料有熱塑性和熱固性兩大類。熱塑性粉末涂料的涂膜外觀(光澤和流平性)較差,與金屬之間的附著力也差,所以在汽車涂裝領域中應用極少, 汽車涂裝一般采用熱固性粉末涂料,熱固性粉末涂料是以熱固性合成樹脂為成膜物質,在烘干過程中樹脂先熔融,再經化學交聯后固化成平整堅硬的涂膜。該種涂料形成的漆膜外觀和各種機械性能及耐腐蝕性均能滿足汽車涂飾的要求。
工業上使用的壓敏膠主要有4大類:溶劑型壓敏膠、乳液型壓敏膠、熱熔型壓敏膠和射線固化型壓敏膠。壓敏膠按其聚合物分成橡膠類壓敏膠、聚丙烯酸酯類壓敏膠、聚乙烯基醚樹脂類、聚氨樹脂類、聚異丁烯類等乳液型壓敏膠占據著優勢地位,是我國壓敏膠工業的一大特色,乳液壓敏膠尤其是丙烯酸酯乳液壓敏膠在我國有著特殊的重要性。 [3]
丙烯酸酯類壓敏膠粘劑是僅次于橡膠類,用得多的壓敏膠粘劑,它是以丙烯酸酯單體和其他乙烯類單體的共聚物,大致可以分為交聯型和非交聯型兩類。由于均聚物的玻璃化溫度較低(Tg:-20——-700C),一般情況下是由起粘著性作用的柔性單體為主,加入高玻璃化溫度、能被賦予膠粘性和內聚力的硬性單體,以及少量含官能團的單體共聚而成。加入含官能團單體的目的是使壓敏膠能夠通過交聯而進一步提高其膠粘力、內聚力和耐熱蠕變性。丙烯酸酯類單體的主要特征如下:
1. 幾乎不需要加入防老劑便具有優良的耐候性和耐熱性。
2. 由于幾乎是單組分,所以無相分離和遷移現象。
3. 透明性好。
4. 良好的耐油性。
5. 對皮膚無影響,適用于制取醫用膠粘帶。
硅油通常指室溫下保持液體狀態的線型聚硅氧烷產品,結構式如下:式中,R為烷基、芳基,R'為烷基、芳基、氫、碳官能基及聚醚鏈等;X為烷基、芳基、鏈烯基、氫、羥基、烷氧基、乙酰氧基、氯v、碳官能基及聚醚鏈等;n,m=0、1、2、3…
常用的硅油,有機基團全部為甲基,稱甲基硅油。有機基團也可以采用其它有機基團代替部分甲基基團,以改進硅油的某種性能和適用各種不同的用途。常見的其它基團有氫、乙基、苯基、氯苯基、三氟丙基等。近年來,有機改性硅油得到迅速發展,出現了許多具有特種性能的有機改性硅油。
硅油按化學結構來分有甲基硅油、乙基硅油、苯基硅油、甲基含氫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氯苯基硅油、甲基乙氧基硅油、甲基三氟丙基硅油、甲基乙烯基硅油、甲基羥基硅油、乙基含氫硅油、羥基含氫硅油、含氰硅油等;從用途來分,則有阻尼硅油、擴散泵硅油、液壓油、絕緣油、熱傳遞油、剎車油等。
有一天,瑞典化學家貝采里烏斯在化學實驗室忙碌地進行著實驗,傍晚,他的妻子瑪利亞準備了酒菜宴請親友,祝賀她的生日。貝采里烏斯沉浸在實驗中,把這件事全忘了,直到瑪麗亞把他從實驗室拉出來,他才恍然大悟,匆忙地趕回家。一進屋,客人們紛紛舉杯向他祝賀,他顧不上洗手就接過一杯蜜桃酒一飲而盡。當他自己斟滿第二杯酒干杯時,卻皺起眉頭喊道:“瑪利亞,你怎么把醋拿給我喝!”瑪利亞和客人都愣住了。瑪麗亞仔細瞧著那瓶子,還倒出一杯來品嘗,一點兒都沒錯,確實是香醇的蜜桃酒啊!貝采里烏斯隨手把自己倒的那杯酒遞過去,瑪麗亞喝了一口,幾乎全吐了出來,也說:“甜酒怎么一下子變成醋酸啦?”客人們紛紛湊近來,觀察著,猜測著這“神杯”發生的怪事。
貝采里烏斯發現,原來酒杯里有少量黑色粉末。他瞧瞧自己的手,發現手上沾滿了在實驗室研磨白金時給沾上的鉑黑。他興奮地把那杯酸酒一飲而盡。原來,把酒變成醋酸的魔力是來源于白金粉末,是它加快了乙醇(酒精)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醋酸。后來,人們把這一作用叫做觸媒作用或催化作用,希臘語的意思是“解去束縛”。
1836年,他還在《物理學與化學年鑒》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化學反應中使用的“催化”與“催化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