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
關鍵詞 |
運城化工新材料收購,進口化工新材料收購,二手化工新材料收購,二手化工新材料收購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傳統化石資源利用逐漸由“燃料”向“材料”轉變,化工新材料迎來的發展機遇。公開信息顯示,中國石油于近日在江蘇成立藍海新材料(通州灣)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80億元,經營范圍包括石油制品制造、化工產品生產、合成材料制造、產業用紡織制成品銷售、電氣設備銷售、機械設備租賃等。此外,中國石化也于近期成立中石化(廣東)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圍繞新材料技術研發、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創業空間服務等展開經營。
企業的種種動作并非偶然。在業內看來,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化工新材料正迎來“風口”。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日前發布的《2024年度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化工新材料自給率約80%,不少產品仍需進口滿足國內需求,如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自給率不足80%,聚烯烴、纖維自給率不足60%。????《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進口合成樹脂2854.1萬噸,進口貿易額429.6億美元,這些產品中不少都是品種和牌號,部分產品我國還無法生產;進口聚乙烯高達1344萬噸,茂金屬聚烯烴、分子量聚乙烯等聚烯烴仍依賴進口;進口聚碳酸酯104.2萬噸、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共聚物13.9萬噸、乙烯—α—烯烴共聚物86萬噸、聚異丁烯8.7萬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8.2萬噸、聚甲醛33萬噸,這些產品我國雖然已經可以生產,但部分品種性能與國外仍有差距,仍需依賴進口。
“未來新建項目應加快化延伸,探索有特色、有競爭力的化發展路徑。推進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宗合成材料產品牌號及質量化升級,推進溶聚丁苯橡膠、稀土順丁橡膠、低順順丁橡膠、鹵化丁基橡膠等依賴進口的品種生產技術提升和產業化,滿足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需要。”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指出,“要加快化工新材料和化學品創新發展,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一是加快國內空白品種的產業化,并提高國內已有品種的質量水平;二是突破上游關鍵配套原料的供應瓶頸;三是延伸發展下游制品并加快化工新材料和化學品在新領域的推廣應用。”
近年來,全球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整體步入高技術、產品迭代速度快、產業規模和需求不斷擴大的階段。從全球來看,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新材料發展較為。陶氏化學、埃克森美孚、巴斯夫、三菱化學等國際公司在核心技術、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占據優勢。新材料作為我國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在發展的要求下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陶氏化學、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國際大公司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化工新材料行業的執牛耳者,關鍵在于出奇制勝的新材料業務策略,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原料成本相對較低且進行全生命周期評價。陶氏化學、埃克森美孚充分發揮北美地區乙烷原料資源優勢,降低乙烯等基礎化工原料和下游新材料的生產成本;同時對新材料的原料來源、合成過程、加工設計、使用過程、廢棄回收、循環利用等全生命周期進行評價,將綠色低碳技術融入其中,為客戶提供的化工新材料可持續發展方案。
二是保持技術與全鏈條服務策略。陶氏化學、埃克森美孚、巴斯夫、三菱化學都能在自己的優勢領域持續強化研發創新,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代表性技術,在全球保持地位。陶氏化學通過搭建聚烯燒業務包裝大師網絡、聚氨酯業務舒適科技實驗室以及汽車用材料業務平臺,與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品牌商、加工商、包裝設計師密切協作,鏈接整個包裝價值鏈,按客戶需求提供從產品生產、加工應用到技術服務全鏈條的整體解決方案。
三是注重產品全系列化、品牌化。各大公司普遍重視開發性能、用途各異的新材料,形成豐富的差異化產品組合,打造產品品牌,不斷拓展市場份額。巴斯夫將其400多個牌號的聚酰胺產品(尼龍)匯聚在Ultramid品牌旗下,可為用戶提供全系列的尼龍樹脂及其改性產品,成為全球尼龍產品的主要供應商。該公司致力于為用戶量身定制系統解決方案或功能性材料,每年可向市場推出300款以上的新產品。
經歷了2008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的沖擊后,2009年隨著各國刺激經濟政策漸顯成效,世界經濟逐漸企穩復蘇。中國經濟更是率先起步,在強大的刺激政策與存貨調整周期的作用下,2009年中國宏觀經濟成功走出了自2008年3季度以來深度下滑的低谷,實現“V”反轉,實體經濟出現超預期反彈。2009年我國石化工業也迅速回暖,開工率回升,產量產值穩步增長,企業虧損額減少。據統計,2009年1-11月,我國化學工業累計產值35315.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累計產值32872.3億元,同比增長7.4%。截止至2009年11月,我國化學工業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4588億元,同比增長6.5%;資產總計為32486億元,同比增長12.9%;利潤總額為1718億元,同比增長13.5%。企業數為31966家,虧損企業數為4984家,同比增長11.2%,虧損企業虧損額為340.47億元,同比下降16%。從業人員年均人數為491.1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1%,增速同比加快4.4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燒堿產量1763萬噸,增長6.8%。純堿產量1837萬噸,增長7.2%。化肥產量6051萬噸,增長14.3%;其中,氮肥、磷肥、鉀肥產量分別增長12.8%、18.4%和18.5%。農藥產量204萬噸,增長12%。橡膠輪胎外胎產量59734萬條,增長15.6%。電石產量1374萬噸,增長4.7%。
化工新材料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其產品是國民經濟中其它大部分行業的材料,所以化工產品的消費者屬于組織市場中的生產者市場,即許多化工消費者購買化工產品是用于制造其它產品,然后再面向單個消費者。
從化工產品在消費市場中所處的位臵可知,化工行業受社會環境中的社會結構、社會風格、文化習慣、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響很小。但同時,由于化工行業處于消費市場的中間產品部分,又受到下游行業消費市場的影響。通過下游行業的信息回饋,社會環境中的消費習慣,環保節能價值觀等因素也會影響到化工行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升高,普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在跟著改變。終端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檔次等有了更高要求,這些變化都會影響到化工行業產品的改變。總之,消費習慣的改變,主要是要求化工行業提供性能更為優良的產品,這也就會加快行業的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換代。
當前世界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方向主要集中于生物醫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領域,在發展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增強綜合國力和實力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推動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相關政策更是密集發布。
2010年10月,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包括新材料產業在內的七個產業領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要以我國在納米、超導、稀土等材料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優勢為基礎,以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產業結構升級為目標,鞏固學科研究優勢,大力發展新材料制備技術和裝備,大力推進新型材料產業化,大力推進大宗材料規模化生產應用。
2012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六大領域、20個發展方向,從研發、產業化和市場應用等環節對每一個的發展途徑、發展方向、主要產品、關鍵應用等進行了詳細安排。
2015年5月8日,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新材料作為“中國制造2025”
規劃鎖定的領域之一,迎來更強勁的發展機遇。
辦公廳今年2月18日發布的《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領域強化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協同創新,加快建設一批眾創空間。新材料作為該《意見》涵蓋的產業之一赫然在列。
新材料(new material)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性能的結構材料和有特殊性質的功能材料。結構材料主要是利用它們的強度、韌性、硬度、彈性等機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態合金 (金屬玻璃) 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電、光、聲、磁、熱等功能和物理效應。世界上研究、發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屬材料,精細陶瓷和光纖等等。
倡導節能環保,用以節約現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環保型新能源開發,造福社會。要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源耗費到底在哪里?污染在哪里?針對主要問題,應提高節能環保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新興信息產業”又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包括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集成電路和軟件。
生物產業
生物產業指以生命科學理論和生物技術為基礎,結合信息學、系統科學、工程控制等理論和技術手段,通過對生物體及其細胞、亞細胞和分子的組分、結構、功能與作用機理開展研究并制造產品,或改造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質特性。生物產業可以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行業的統稱,包括生物醫藥(服務產業)、生物農業(資源產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以及生物工業(生物制造產業),微生物工業為早的生物工業。
新能源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復合新材料使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沿用的稻草增強粘土和已使用上的鋼筋混凝土均由兩種材料復合而成。20世紀40年代,因航空工業的需要,發展了玻璃纖維增強塑料(俗稱玻璃鋼),從此出現了復合材料這一名稱。50年代以后,陸續發展了碳纖維、石墨纖維和硼纖維等高強度和高模量纖維。70年代出現了芳綸纖維和碳化硅纖維。這些高強度、高模量纖維能與合成樹脂、碳、石墨、陶瓷、橡膠等非金屬基體或鋁、鎂、鈦等金屬基體復合,構成各具特色的復合材料。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比強度在各種纖維中,尤其是它的抗化學試劑侵蝕性能和性能優良。它還具有優良的高頻聲納透過性和耐海水腐蝕性,許多國家已用它來制造艦艇的高頻聲納導流罩,大大提高了艦艇的探雷、掃雷能力,在國內思嘉新材料開發的復合新材料代表了國內的較高水平。除在軍事領域,在汽車制造、船舶制造、醫療器械、體育運動器材等領域分子量聚乙烯纖維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纖維一經問世就引起了世界發達國家的興趣和重視。
超導材料
有些材料當溫度下降至某一臨界溫度時,其電阻完全消失,這種現象稱為超導電性,具有這種現象的材料稱為超導材料。超導體的另外一個特征是:當電阻消失時,磁感應線將不能通過超導體,這種現象稱為抗磁性。
一般金屬(例如:銅)的電阻率隨溫度的下降而逐漸減小,當溫度接近于0K時,其電阻達到某一值。而1919年荷蘭科學家昂內斯用液氦冷卻水銀,當溫度下降到4.2K(即-269℃)時,發現水銀的電阻完全消失,
超導電性和抗磁性是超導體的兩個重要特性。使超導體電阻為零的溫度稱為臨界溫度(TC)。超導材料研究的難題是突破“溫度障礙”,即尋找高溫超導材料。
是指那些易于磁化并可反復磁化的材料,但當磁場去除后,磁性即隨之消失。這類材料的特性標志是:磁導率(μ=B/H)高,即在磁場中很容易被磁化,并很快達到高的磁化強度;但當磁場消失時,其剩磁很小。這種材料在電子技術中廣泛應用于高頻技術。如磁芯、磁頭、存儲器磁芯;在強電技術中可用于制作變壓器、開關繼電器等。常用的軟磁體有鐵硅合金、鐵鎳合金、非晶金屬。
Fe-(3%~4%)Si的鐵硅合金是常用的軟磁材料,常用作低頻變壓器、電動機及發電機的鐵芯;鐵鎳合金的性能比鐵硅合金好,典型代表材料為坡莫合金(Permalloy),其成分為79%Ni-21%Fe,坡莫合金具有高的磁導率(磁導率μ為鐵硅合金的10~20倍)、低的損耗;并且在弱磁場中具有高的磁導率和低的矯頑力,廣泛用于電訊工業、電子計算機和控制系統方面,是重要的電子材料;非晶金屬(金屬玻璃)與一般金屬的不同點是其結構為非晶體。它們是由Fe、Co、Ni及半金屬元素B、Si 所組成,其生產工藝要點是采用極快的速度使金屬液冷卻,使固態金屬獲得原子無規則排列的非晶體結構。非晶金屬具有非常優良的磁性能,它們已用于低能耗的變壓器、磁性傳感器、記錄磁頭等。另外,有的非晶金屬具有優良的耐蝕性,有的非晶金屬具有強度高、韌性好的特點。
2.永磁材料(硬磁材料)
永磁材料經磁化后,去除外磁場仍保留磁性,其性能特點是具有高的剩磁、高的矯頑力。利用此特性可制造磁鐵,可把它作為磁源。如常見的指南針、儀表、微電機、電動機、錄音機、電話及醫療等方面。永磁材料包括鐵氧體和金屬永磁材料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