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庫存積壓塑料顆粒回收,甘南塑料顆粒回收,塑料顆粒回收上門回收,塑料顆粒回收大量回收 |
面向地區 |
全國 |
通常我們所說的天然橡膠,是指從巴西橡膠樹上采集的天然膠乳,經過凝固、干燥等加工工序而制成的彈性固狀物。天然橡膠是一種以順-1,4-聚異戊二烯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是(C5H8)n,其橡膠烴(順-1,4-聚異戊二烯)含量在90%以上,還含有少量的蛋白質、脂肪酸、糖分及灰分等。
天然橡膠的物理特性。天然橡膠在常溫下具有較高的彈性,稍帶塑性,具有非常好的機械強度,滯后損失小,在多次變形時生熱低,因此其耐屈撓性也很好,并且因為是非極性橡膠,所以電絕緣性能良好。
天然橡膠的化學特性。因為有不飽和雙鍵,所以天然橡膠是一種化學反應能力較強的物質,光、熱、臭氧、輻射、屈撓變形和銅、錳等金屬都能促進橡膠的老化,不耐老化是天然橡膠的致命弱點,但是,添加了防老劑的天然橡膠,有時在陽光下曝曬兩個月依然看不出多大變化,在倉庫內貯存三年后仍可以照常使用。
天然橡膠的耐介質特性。天然橡膠有較好的耐堿性能,但不耐濃強酸。由于天然橡膠是非極性橡膠,只能耐一些極性溶劑,而在非極性溶劑中則溶脹,因此,其耐油性和耐溶劑性很差,一般說來,烴、鹵代烴、二硫化碳、醚、酮和脂肪酸對天然橡膠均有溶解作用,但其溶解度則受塑煉程度的影響,而低級酮、低級酯及醇類對天然橡膠則是非溶劑。
乳聚丁苯橡膠是合成橡膠中消費量大的膠種,乳聚丁苯橡膠產品分為通用品種和特殊品種兩大類。 通用品種有1000、1500、1600、1700、1800和1900 共計6個系列, 其牌號多達數百種。特殊品種包括液體丁苯橡膠、高苯乙烯丁苯橡膠、丁苯吡橡膠和羧基丁苯橡膠等。
SBR-1500是通用污染型軟乳聚丁苯橡膠的典型品種,生膠粘著性和加工性能均優,硫化膠耐磨性能、拉伸強度、撕裂強度和耐老化性能較好。SBR-1500廣泛用于以炭黑為補強劑和對顏色要求不高的產品,如輪胎胎面、翻胎胎面、輸送帶、膠管、模制品和壓出制品等。
SBR-1502是通用非污染型軟乳聚丁苯橡膠的典型品種,其性能與SBR-1500相當,有良好的拉伸強度、耐磨耗和屈撓性能。SBR-1502廣泛用于顏色鮮艷和淺色的橡膠制品,如輪胎胎側、透明膠鞋、膠布、醫療制品和其他一般彩色制品等。
SBR-1712是一種填充高芳香烴油的軟乳聚丁苯橡膠的污染性品種,它具有優良的粘著性、耐磨性和可加工性以及價格便宜等優點。SBR-1712廣泛用于乘用車輪胎胎面膠,輪胎胎面膠、輸送帶、膠管和一般黑色橡膠制品等。
乳聚丁苯橡膠的生產技術在19世紀20年代后期逐漸成熟,此后對工藝又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并朝著裝置大型化方向發展,自動化控制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并且己達到相當的水平。
傳統的涂料著色是利用顏料粉直接加到涂料中,或有些涂料廠家自己簡單的把顏料制成漿料,然后加到涂料中對涂料進行著色。這樣做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顏色的重現性不好,著色不均勻,由于沒有的技術和工藝,顏料顆粒比較粗,著色力不高,污染嚴重,加到涂料中,涂料成膜后耐光性、耐侯性差,容易褪色、粉化等。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化,分工越來越細,涂料的呼聲越來越高,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內色漿廠家應運而生,剛開始就一兩家做色漿的廠家;其實在國外,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有的色漿的廠家。
盡管如此,色漿產品質量反而比剛開始提升了很多,品種也有所完善,色漿廠家也有剛開始的一兩家,到如今已經有二三十家了,主要分布在江、浙、滬、廣東等地。
礦物油作為復雜的碳氫化合物,主要包括直鏈、支鏈烷烴和烷基取代的環烷烴(MOSH)以及烷基取代的芳香烴(MOAH)兩大類,另外還含有極少量無烷基取代的多環芳烴以及含硫、含氮化合物。通過飲食攝入人體內的MOSH在人體內的累積量大,其中MOSH含量高的部位是淋巴結和脾臟。MOSH具有低等到中等毒性,如果長期食用被MOSH污染的食品,將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的損害。一般情況下,食品級的白油(液體石蠟)基本全是MOSH,而工業級的礦物油中含有很高含量的MOSH和15%~35%的MOAH。
泡沫的研究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圖時代,但幾來,人們對泡沫的定義一直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美國膠體化學家L·I·Osipow和道康寧公司的R·F·Smith從泡沫的密度方面對泡沫進行了定義;日本的伊藤光一從泡沫結構的角度對泡沫進行了定義,但是卻忽略了氣泡間的相互聯系;我國的表面物理學家趙國璽教授對泡沫的定義為:泡沫是氣體分散于液體中的分散體系,氣體是分散相(不連續相),液體是分散介質(連續相),液體中的氣泡上升至液面,形成少量液體構成的以液膜隔開氣體的氣泡聚集物。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泡沫本身是一種熱力學不穩定體系,當氣體進入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溶液中時,便會形成長時間穩定的泡沫體系。
生產方法一:纖維素是世界上蘊藏量豐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生產原料來源于木材、棉花、棉短絨、麥草、稻草、蘆葦、麻、桑皮、楮皮和甘蔗渣等。我國由于森林資源不足,纖維素的原料有70%來源于非木材資源。我國針葉材、闊葉材的纖維素平均含量約43-45%;草類莖稈的纖維素平均含量在40%左右。纖維素的工業制法是用亞硫酸鹽溶液或堿溶液蒸煮植物原料,主要是除去木素,分別稱為亞硫酸鹽法和堿法。得到的物料稱為亞硫酸鹽漿和堿法漿。然后經過漂白進一步除去殘留木素,所得漂白漿可用于造紙。再進一步除去半纖維素,就可用作纖維素衍生物的原料。
生產方法二:用纖維植物原料與無機酸搗成漿狀,制成α-纖維素,再經處理使纖維素作部分解聚,然后再除去非結晶部分并提純而得。
生產方法三:將選好的工業木漿板疏解,然后送入已加1%~10%的鹽酸(用量為5%~10%)的反應釜進行升溫水解,溫度為90~100℃,水解時間0.5~2h,反應結束后經冷卻送人中和槽,用液堿調至中性,過濾后濾餅在80~100℃下干燥,后經粉碎得產品。
生產方法四:由木漿或棉花漿制成的纖維素。經漂白處理和機械分散后精制而成。
偶聯劑早由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UCC)為發展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而開發。早在40年代,當玻璃纖維用作有機樹脂的增強材料,制備廣泛使用的玻璃鋼時,發現當它們長期置于潮氣中,其強度會因為樹脂與親水性的玻璃纖維脫粘而明顯下降,進而不能得到耐水復合材料。鑒于含有官能團的有機硅材料是同時與二氧化硅(即玻璃纖維的主要成分)和樹脂有兩親關系的有機材料及無機材料的“雜交”體,試用它作為“粘合劑”或偶聯劑,來改善有機樹脂與無機表面的粘接,以達到改善聚合物性能的目的,就成為科技工作者的一大設想,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因此自40年代初至60年代是偶聯劑產生和發展時期,并形成了代硅烷類偶聯劑。工業上使用偶聯劑按照化學結構分類可分為:硅烷類,鈦酸酯類,鋁酸酯類,有機鉻洛合物,硼化物,磷酸酯,鋯酸酯,錫酸酯等。它們廣泛地應用在塑料橡膠等高分子材料領域之中。
硅油一般是無色(或淡黃色)、無味、、不易揮發的液體。硅油不溶于水、甲醇、乙二醇和2-乙氧基乙醇,可與苯、二甲醚、甲基乙基酮、四氯化碳或煤油互溶,稍溶于丙酮、二惡烷、乙醇和丁醇。它具有很小的蒸汽壓、較高的閃點和燃點、較低的凝固點。隨著鏈段數n的不同,分子量增大,粘度也增高,固此硅油可有各種不同的粘度,從0.65厘沲直到上百萬厘沲。如果要制得低粘度的硅油,可用酸性白土作為催化劑,并在180℃溫度下進行調聚,或用硫酸作為催化劑,在低溫度下進行調聚,生產高粘度硅油或粘稠物可用堿性催化劑。
硅油具有耐熱性、電絕緣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較小的表面張力,此外還具有低的粘溫系數、較高的抗壓縮性、有的品種還具有耐輻射的性能。
全國塑料顆粒回收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