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
關鍵詞 |
環保化工新材料收購,永州化工新材料收購,二手化工新材料收購,環保化工新材料收購 |
面向地區 |
全國 |
由于市場擴展快,節節攀升的市場需求使化工新材料產業具有較高的利潤率,而相對于石油化工項目,化工新材料項目的裝置投資規模要小得多,即進入的資金門檻低,因而大量企業爭先恐后進入化工新材料基本產品領域,造成除少數產品外,大部分基本產品的生產集中度很低,企業相應的生產規模普遍較小,密集于低端市場,既難以形成規模 經濟 ,又無法提高技術水平,也容易形成惡性競爭。由于許多企業紛紛準備進入,已經進入的企業準備擴大產能,以至于有機硅、環氧樹脂等不少化工新材料產品已經存在短期內因盲目投資而出現產能過剩的危險。
(三)企業形成三個梯隊的格局,各梯隊之間差距較大
梯隊,主要由為數不多的外資(包括臺資)企業構成。其特點是,產業經驗豐富、產業基礎完整、裝置普遍規模大、技術水平高、銷售能力強、產品鏈較為匹配、戰略清晰并運作規范,通常以較的基本產品和改性產品占據著高、中端市場,因而往往是市場,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第二梯隊,是以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藍星集團為代表的國有企業,也有少量中石化集團所屬的中小型國有企業。其特點是,進入市場較早、積累起一定產業經驗、產業基礎完整、裝置有一定規模、有較強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儲備、產品鏈較為完整、運作和管理規范但機制不靈活,多數產品進入中端市場,部分產品還處于低端,所獲利潤不夠穩定,一些企業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國有企業弊端的困擾。第三梯隊,是數量眾多的民營中小型化工企業。其基本特點是,產業基礎較弱、裝置規模不大、技術水平普遍不高、產品鏈不完整、經營靈活多變、對市場變化靈敏、行為短期化、進入市場快,少數規模較大、技術基礎較強的企業處于基本產品低端市場,多數企業則分布于廣泛的、分散的終端產品市場。這一梯隊中一些企業投機性很強,利潤高時快速進入市場,參與分享高額利潤,利潤低時立即退出;一些企業在地方政策保護下生存,利用資源或能源、忽視環保和質量、
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中國制造2025”發展的領域之一,新材料是世界上公認的六大高技術領域之一以及21世紀重要和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已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2010年以來,中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一直保持穩步增長,由2010年的6500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1.6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初步測算2015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萬億元的既定目標,關鍵新材料保障率上升到70%。
與傳統材料相比,新材料產業具有技術高度密集,研究與開發投入高,產品附加值高,生產與市場國際性強等特點。另外,新材料產業的外溢性,輻射范圍極廣,往往帶動其他行業和領域隨之發生變化。他表示,新材料細分的超導材料、石墨烯、液態金屬等25個行業中,大多產業的年產值在百億元,其中與第三次工業革命相關的3D打印、傳感器首當其沖,發展市場空間高達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國化工新材料“十三五”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山東濟寧召開。會上,化工新材料行業就《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征求意見稿)》、《化工新材料產業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和《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報告(樣文)》進行了討論和交流。同時,新材料行業作為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也將納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二、相關政策密集發布
當前世界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方向主要集中于生物醫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領域,在發展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增強綜合國力和實力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推動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相關政策更是密集發布。
2010年10月,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包括新材料產業在內的七個產業領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要以我國在納米、超導、稀土等材料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優勢為基礎,以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產業結構升級為目標,鞏固學科研究優勢,大力發展新材料制備技術和裝備,大力推進新型材料產業化,大力推進大宗材料規模化生產應用。
2012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六大領域、20個發展方向,從研發、產業化和市場應用等環節對每一個的發展途徑、發展方向、主要產品、關鍵應用等進行了詳細安排。
2015年5月8日,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新材料作為“中國制造2025”
規劃鎖定的領域之一,迎來更強勁的發展機遇。
辦公廳今年2月18日發布的《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領域強化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協同創新,加快建設一批眾創空間。新材料作為該《意見》涵蓋的產業之一赫然在列。
全國化工新材料收購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