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14公分臭椿,臭椿,天津臭椿,臭椿樹苗 |
面向地區 |
全國 |
園林用途 |
行道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境 |
露地 |
樹齡 |
8年及以上 |
樹形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臭椿樹一般用播種繁殖。當翅國成熟時連小枝一起剪下,曬干去雜后干藏,發芽力可保持2年。播前用40℃溫水浸種一晝夜,可提前5~6天發芽。播種量每畝5~8kg,條播行距25~40cm,覆土1~1.5cm,發芽率可達85%。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9~15℃,一般在三月上旬至四月下旬進行播種。一年生苗高達60~100cm,地際直徑0.5~1.5cm。此外,還可用分蘗及根插繁殖。作為行道樹用的大苗,要求主干通直而分枝點高。一般可在育苗的第二年春進行平茬,以后要及時摘除側芽,使主干不斷延伸,到達定干高度后再讓發側枝養成樹冠。春季移栽要待苗木上部壯芽膨大呈球狀時進行,并要適當深栽。
選擇20~30a生健壯母樹采種,9—10月翅果成熟時連小枝一起剪下,翻曬4~5d,干燥凈種后用干藏法貯存。要求選用純度為85~發芽率干粒重28g以上的帶翅種子。播種前先去種翅(不去翅也可),用40℃溫水泡浸一晝夜,撈出后在濕暖向陽處蓋草簾催芽,每天用水沖1~2次,春天一般催芽lOd左右。
臭椿喜光,造林密度不宜過大。要根據林種、立地條件靈活掌握。在井陘縣提出的“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主要造林模式”中,把臭椿樹列入了坡度在25℃以上的退耕地和宜林荒山造林地類中,這類地一般立地條件較差,土壤瘠薄干旱,造林難度較大,造林目的以保持水土為主,栽植密度采用兩種方式, 喬灌混交林:每公頃900~1200株臭椿、1275~900株灌木,帶狀混交,水平階內栽植臭椿,魚鱗坑內栽植灌木。 臭椿純林每公頃1800株。 幼林撫育。主要包括松土鋤草、擴穴培土、踩穴、清淤、抹芽修枝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