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磨床導軌磨損修復方法有哪幾種?
平面磨床導軌修復視導軌磨損情況的不同,通常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用導軌磨床直接修磨床身導軌,配磨工作臺導軌。這種方法不需再刮削、修復接觸點,只需配磨工作臺導軌后,修復其接觸面積即可。
(2)用導軌磨床修磨床身導軌,再配刮工作臺導軌,修復接觸點。
(3)用全刮削方法修復床身、工作臺導軌,修復工作量大。
床身導軌修復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卸下前罩,松開操縱箱與床身之間的緊固螺釘。 松開臺面手搖機構、進給機構與床身的聯接螺釘,上述螺釘松開24h以上,以消除導軌的應力變形。 24h后再緊固全部松開的螺釘;裝上操縱箱、前罩,并緊固,使床身導軌處于預載荷狀態。然后送磨床修復或進行刮削修復。
機床應在大運動空間外再預留300mm以上,每個底腳螺絲吃緊,臺面前后及左右水平在0.04/1000mm以內。(安裝變頻器的要求需更高) 平面磨床沖水及吸塵裝置 吸塵箱過濾網每兩周須清潔一次。 冷卻水箱每一個月須清洗一次。
磨床電氣改造特點: 手動改為自動,使磨床達到上下快速進刀。采用日本三菱PLC控制系統,加裝觸摸屏、電子手輪、具備快速微進給功能,微進量可達0.001mm。簡易式的人機介面設計,操作功能一目了然、簡單易學、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工件損耗。
使用磨床保養注意事項:
1、研磨前,請校正砂輪平衡;
2、依工物材質、硬度慎選砂輪;
3、主軸端與砂輪凸緣應涂薄油膜以防生銹;
4、請注意主軸旋轉方向;
5、禁止使用空氣清潔工作物及機器;
6、請注意油窗油路是否順暢;
7、吸塵箱,過濾鋼,請每周清潔一次;
8、吸力弱時請檢查吸塵管是否有粉屑堵塞;
9、保持吸塵管道清潔,否則會引起燃燒。
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故障現象 可能原因 解決措施
工件表面有振紋 1. 砂輪不平衡
2. 主軸軸承磨損
3. 工作臺導軌間隙大
4. 地基振動 1. 重新平衡砂輪
2. 更換主軸軸承(如 P4 級角接觸球軸承)
3. 調整導軌鑲條(間隙≤0.02mm)
4. 加裝防震墊或遠離振源
尺寸加工超差 1. 絲杠螺距誤差
2. 數控系統參數錯誤
3. 砂輪磨損
4. 工件裝夾變形 1. 用激光干涉儀補償螺距(補償量≤±0.005mm)
2. 恢復系統默認參數或重新設定磨削量
3. 修整砂輪或更換
4. 優化裝夾方式(如使用正弦精密平口鉗)
液壓系統爬行 1. 導軌潤滑不良
2. 液壓油混入空氣
3. 油缸內泄漏
4. 伺服閥堵塞 1. 檢查油嘴供油,更換導軌油
2. 松開排氣閥排氣,檢查油箱油位(應低標線 100mm)
3. 更換油缸密封圈
4. 清洗伺服閥(用清潔劑)
數控系統報警 1. 編碼器故障
2. 伺服電機過載
3. 程序錯誤
4. 驅動模塊散熱不良 1. 更換編碼器或線纜
2. 檢查負載(如絲杠卡死),重啟驅動器
3. 修正程序(如進給速度超過限定值)
4. 清理驅動器散熱片灰塵,更換風扇
維修安全規范
砂輪操作安全
安裝砂輪前進行靜平衡,禁止使用裂紋或超過保質期的砂輪(保質期一般 1-2 年);啟動砂輪時,人員需站在防護罩側面,避免正面直視。
電氣與機械防護
維修數控系統時,佩戴防靜電手環,避免靜電損壞電路板;拆卸主軸部件時,用吊帶固定,防止墜落;使用吊裝設備時,承重需≥部件重量的 2 倍。
粉塵與油霧防護
磨削作業時開啟除塵裝置(除塵效率≥95%),操作人員佩戴防塵口罩;液壓系統維修時,用接油盤收集廢油,避免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