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黃玉價格較為貴重的,是自古以來受到重視的黃玉原生料。這種原生料的顏色是天生就形成的,所以黃色也比較,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來,質地也更為細膩,光滑有手感。這種和田黃玉價格隨著近年來拍賣市場的火熱,價格也在一路上升,據說目前的報價已上漲了三至六成。而在普通市場上,因為原生黃玉的產量較少,所以我們見到的大部分是黃皮沁料,價格雖不及原生黃玉的昂貴,但目前也已經到了500元一克左右。
2011年,在北京保利秋拍古董珍玩夜場中,一件清乾隆六十年白玉御題詩“太上皇帝”圓璽以1.61億元的天價成交,并一舉刷新御制玉璽和白玉拍賣世界紀錄,一件圓明園流失文物“白玉御制文慎德堂寶交龍鈕寶璽”也拍出了9085萬元的。在2010年北京瀚海春拍中,一件清乾隆黃玉“天下為本”仿漢出廓璧,曾拍出1456萬元的;在2010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件非常的清乾隆御寶“信天主人”交龍鈕白玉璽以1.2162億港元成交;在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白玉交龍紐八徴耄念之寶璽”又拍出了6900萬元;在2012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一件曾被美國J.P.Morgan家族五代傳承的“清乾隆御制翡翠雕水丞”以4945萬元成交,一組“清乾隆白玉山水人物圓插屏”成交價也達到1265萬元;在2013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龍鈕“自強不息”寶璽又以6670萬元落槌,乾隆玉器的上佳表現由此可見一斑。
在2007年的一次拍賣中,一套清代的和田玉扳指以5,000萬港元售出。可以看出,清代和田玉扳指的價格非常昂貴。在和田玉市場上有很多玉扳指,清代和田玉玉扳指的數量甚至更多。通常情況下,當東西數量增加時,價值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購買的清代和田玉是為宮廷而設,價格將與香港拍賣中的價格一樣高。一方面,御用之物的雕刻更加,玉器更加。另一方面,在拍賣會上,和田玉扳指的價格居高不下,因為有人不斷提格,而御用之物的名氣會吸引許多人為玉扳指投入大量資金。清朝皇帝使用的玉扳指數量很少,流傳下來的玉扳指價格自然很高。
《中國玉器投資與鑒藏》收錄的高古玉拍賣記錄約50件,其中有價值的記錄是收錄了高古玉的歷史高拍賣紀錄,紀錄為人民幣264萬元,由2000年北京瀚海秋拍實現。其他上百萬元記錄的高古玉還有253萬元的紅山龍形鉤、242萬元的紅山太陽神圓雕、140萬元的紅山玉豬龍、132萬元的紅山獸蟲墜、132萬元的西周玉璜、110萬元的戰國玉犀璜,共7件,占總數的14%。但是,仍然沒有出現上千萬元成交的高古玉器。
高古玉的價格可以分為三大部分。部分為古代價格,即漢代以前的推演價格和清代的實際價格,這兩種價格十分接近,從而證明其價格是符合歷史實際的,是客觀的,也是正確的合理的。第二部分為估價,比古代價格低很多,基本是十分之一。第三部分是市場拍賣價格,比估價又低很多,基本是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如果比喻一下高古玉的價格,就是古代價格是寶石價,估價是,拍賣價是廢品價。
縱觀當今國內高古玉市場并非十分火熱,存世量的與贗品充斥使得高古玉價格難以歸真,加上金融風暴的沖擊,高古玉的價值大大低于其真正價值。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玉器市場的回暖現象,隨著收藏家對高古玉研究的深入,認識的加深,漢代玉器的價位也逐漸得以攀升。趁此時機收藏,不失為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