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入口節點標識用山石瀑布來表現,更能體現生態家園的主題。紅褐色的假山石,產生一種熱帶地域風情的美感,在景觀設計中應多推敲和嘗試不同材質。雕塑感非常強的園區大門,紅褐色鮮明奪目,配以從高處跌落的瀑布尤為壯觀,留給游客深刻的印象。
觀葉植物經過巧妙搭配組合能給從寧靜舒適的感覺。在處理這種組合時,綠色深淺程度的細微差別可作為安排植物位置的一個標準。深綠色的大戟屬植物成為淺綠且發白色的蕨類植物的陪襯,同時也將顏色介于兩者之間或深或淺的八仙花屬植物的葉片出來。此外,葉形、葉片大小、紋落圖案的差別也是安排此類組合的重要依據。
園林植物與景石結合造景時,不管要表現的景觀主體是山石還是植物都需要根據山石本身的特征和周邊的具體環境,精心選擇植物,利用植物的形態、色彩、質感以及不同植物之間的搭配形式,使山石和植物的配置達到自然、美的景觀效果。
前人在論述傳統園林中如何置石,及景石與植物的配置關系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討。然而在為廣大市民提供游憩、休閑的南亞熱帶城市公園中,如何根據景石紋理、質地、顏色等特點進行合理的植物配置,以充分發揮各造景要素在景觀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則甚少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對廣州的公園景石與植物配置情況的調查和總結,希望為廣州乃至華南地區日后的植物造景研究,尤其是在景石與植物配置方面提供一些借鑒。
花崗石是火成巖,屬于硬石材,由長石、石英及少量云母組成。其顏色主要是由長石的顏色和少量云母及深色礦物的分布情況而定,通常為灰色、紅色、薔薇色或灰紅相間的顏色。在加工磨光后,便形成色澤深淺不同的美麗斑點狀花紋,花紋的特點是晶粒細小均勻,并分布著繁星般的云母亮點與閃閃發光的石英結晶。花崗石構造致密,呈整體的均粒狀結構。花崗石在公園中一般作孤賞石,體量都比較大,四周配植喜陽植物。此外,花崗石的天然質感,也可以在廣州的公園內用于天然植物造景為主,山石造景為輔的自然景觀當中。花崗石雕塑周圍的植物常采用灌-草的模式,如天河公園粵暉園內的南粵勝景,在三塊花崗巖雕琢而成的景石配上紅刺露兜-彩葉鳳梨等植物。此外,天然花崗石作為自然造景要素時,可散置于群落中,故可運用喬-灌-草的配植模式,如尖葉杜英-竹子-灰莉+ 鵝掌藤-春羽+花葉良姜等。
假山的材料有兩種,一種是天然的山石材料,僅僅是在人工砌疊時,以水泥作膠結材料,以混凝土作基 礎而已;還有一種是水泥混合砂漿、鋼絲網或GRC(低堿度玻璃纖維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又稱"塑石"、"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