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保護好字畫把握好四個方法:
一、要避光、因字畫一般都以紙、絹等為載體,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使紙、絹的纖維變質或泛黃、褪色、發脆,造成字畫的損壞,從而縮短字畫的壽命。所以,字畫應放置于避光、陰涼、干燥和清潔的地方妥善保管。
二、要去塵、字畫收藏前,撣去字畫表面的灰塵,防止把灰塵卷進字畫,也要防止軸頭中引起發霉或污染和蟲蛀。對于絹本的字畫尤應注意,灰塵落在絹縫里,一定要耐心把它清除,否則一遇潮氣,字畫的壽命就會縮短。此外,灰塵中潛伏著人眼看不到的蟲卵,在溫、濕度適宜時就變成成蟲,日后便會蛀咬字畫。因此,字畫不應該一掛數年,因為掛的過程,就是緩慢風化、變質、褪色和損傷的過程。
三、要防潮、一是要選擇不潮濕的墻壁張掛,并要在室內避開有水蒸氣的地方,預防平時的濕氣附在字畫上;二是當雨季到來之前,應暫時將的字畫收藏起來,梅雨季過后,及時選晴朗、干燥的天氣,將字畫逐一展開或張掛,以便在通風中驅散潮氣。
四、要密封、收藏字畫者能把字畫用牛皮紙包裹好放入密封性能好的箱子或柜子里,同時在箱角處放上塊等驅蟲用品,以防蟲蛀。再放入吸水性能好的土紙,則可保字畫安然無恙,字畫壽命。
書法作品鑒定技巧:
1、在欣賞幅書法的時候,先要對全局進行詳細的觀察,對作者的,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后注意用筆,字,章法,墨的韻味等細節部是否章法和意境,讓人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看完細節部分后,再看全局,作出比較。
2、把不動的畫面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一幅書法作品是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感覺作者的創作過程,根椐每一個字到整幅書法的筆畫,想象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順序,力度,感受作者是怎么寫出來的。
3、正確感受書法作品意境,像顏真卿,從字里可以感受字里行間的大將風范。
4、了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淀,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
5、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抑或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的影響。
6、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
7、書法中神采的獲得,一方面依賴于創作技巧的精熟,這是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只有創作心態恬淡自如,創作中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才能寫出真情至性,融進自己的知識修養和審美趣味。
書畫交易市場也有許多虛假泡沫。正如明代沈德符所言,明代書畫大家“荊關”“進參蘇米”,道出了藝術市場的一般規律:市場在未啟動前價格普遍低廉,有若靜水;一旦啟動,便一浪涌一浪翻滾,而且一浪高過一浪,中間會浮出虛假泡沫。明嘉靖到崇禎清楚地展現了這一過程。
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的帶動了興趣愛好的提升。如今吃飽穿暖就有了追求,書畫漸漸成為無數收藏愛好者的寵兒。國畫,書法等作品的價格也被炒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舉個例子,的‘杜尚的小便池’,它可以載入西方美術史,是因為杜尚是觀念藝術的位探索者,但是,第二個人再要重復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比如把一個席夢思床墊送到美術館去,美術館肯定不會收。而‘杜尚的小便池’,美術館不但收了,而且作為重要的展品。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特別是與西方現代派藝術非常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們極為注重技巧的難度。遠的且不說,僅在20世紀,中國眾多級畫家,如徐悲鴻、齊白石、吳昌碩、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壽等人,每一位都有自己在作畫方面特的難度。比如潘天壽,他的幾筆看似簡單,后人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他一筆畫出石頭輪廓的功力,令其他作畫者望而卻步,絕大多數人都知難而退,很難企及他的高度。”中國傳統繪畫的大家,只要能夠列舉出來的,其技巧和作品無一不具有高難度。
藝術家的個人風格
個人風格通常要比時代風格具體得多,藝術家的思想、性格、審美觀、習慣甚至使用的工具都各有特點。作畫時的運筆、線條、構圖、人物相貌等無不反映出作者的個人風格特征。尤其是鑒定近現代的作品,由干時代相近,個人風格則尤其重要。“熟記畫家一百八,書法家九十八”說的就是要了解歷史文化,熟記歷代書畫家的姓名、字、號、別號,以及他們的經歷和他們字、畫的特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