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為Li?CO?,[1]為無色單斜晶系結晶體或白色粉末。密度2.11g/cm3。熔點618℃(1.013×10?Pa)。溶于稀酸。微溶于水,在冷水中溶解度較熱水下大。不溶于醇及丙酮。可用于制陶瓷、藥物、催化劑等。常用的鋰離子電池原料。
合成方法
1. 鹵水綜合利用法鹵水經提取氯化鋇后的含鋰料液加入純堿以除去料液內鈣、鎂離子,加入鹽酸酸化,蒸發去除氯化鈉,再經除鐵,然后加入過量純堿使碳酸鋰沉淀,經水洗、離心分離、干燥,制得碳酸鋰成品。
2. 石灰燒結法鋰輝石精礦(一般含氧化鋰6%)和石灰石按1∶(2.5~3)重量比配料。混合磨細,在1150~1250 ℃下燒結生成鋁酸鋰和硅酸鈣,經濕磨粉碎,用洗液浸出氫氧化鋰,經沉降過濾,濾渣返回或洗滌除渣,浸出液經蒸發濃縮,然后加入碳酸鈉生成碳酸鋰,再經離心分離、干燥,制得碳酸鋰成品。
3. 用氫氧化鋰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反應便可制得高純度的碳酸鋰,也可以用硫酸鋰和碳酸鈉為反應物,但碳酸鋰易溶于其他鹽溶液中,故產率不太高,一般為75%左右,而且產物中還會含有少量的硫酸鋰。
4. 硫酸法:將熔融的鋰輝石與硫酸反應,經凈化后再與碳酸鈉反應制得。
5. 石灰法:將焙燒的鋰輝石與石灰乳反應,經凈化后再與碳酸鈉反應制得。
6. 副產法:由井鹽鹵制氯化鋇后含鋰的母液中提取。
7. 以工業氫氧化鋰為原料,加熱水將其溶解后,濾去不溶物,趁熱向濾液中通入干凈二氧化碳氣體至不再生成沉淀為止,趁熱過濾,甩干,用熱蒸餾水洗滌至合格,于110℃烘干即可。將工業碳酸鋰溶于冷水中,過濾后,濾液煮沸,停止加熱,趁熱過濾,熱水洗滌、甩干、干燥,也能制得試劑碳酸鋰。
用途
1. 用于鋰化合物及搪瓷、玻璃制造。
2. 是制取鋰化合物和金屬鋰的原料。可作鋁冶煉的電解浴添加劑。在玻璃、陶瓷、醫藥和食品等工業中應用廣泛,亦可用于合成橡膠、染料、半導體及軍事工業等方面。
3. 用于半導體、電視機、原子能、陶瓷、醫藥、催化劑等部門,也用于制取鋰化合物。
4. 用于制取鋰化合物、鋰材料等。
5. 主要用于制作鉭酸鋰、鈮酸鋰等聲學級單晶、光學級單晶等。
6. 用于制取聲學級單晶,光學級單晶。也是制取高純鋰化合物和金屬鋰的原料。
7. 用于治療狂燥性精神病,制作鎮靜劑等。
8. 電池級碳酸鋰主要用于制備鈷酸鋰、錳酸鋰、三元材料及磷酸鐵鋰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9. 高純級碳酸鋰主要應用于制備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及電池級氟化鋰的制備;在光電信息方面,高純級碳酸鋰用于制備鉭酸鋰和鈮酸鋰;同時高純級碳酸鋰還應用于光學特種玻璃、磁性材料行業及超級電容器、醫藥行業等。
碳酸鋰,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Li2CO3,分子量73.89,無色單斜系晶體,微溶于水、稀酸,不溶于乙醇、丙酮。熱穩定性低于周期表中同族其他元素的碳酸鹽,空氣中不潮解,可用硫酸鋰或氧化鋰溶液加入碳酸鈉而得。其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轉化為酸式鹽,煮沸發生水解。用作陶瓷、玻璃、鐵氧體等的原料,元件噴銀漿等。
工業級碳酸鋰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其分子式為Li2CO3。白鹽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化學品,廣泛應用于電池、金屬氧化物等行業。與形成至少三種水合物的碳酸鈉不同,工業級碳酸鋰只以無水的形式存在。與其他鋰鹽相比,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從鋰礦石的水提取物中分離出來的鋰可以利用這種不良的溶解性。
碳酸鋰生產工藝流程的基本原理是在于硫酸與鋰輝石在250~300℃下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硫酸鋰。這一反應只能發生于結構較為疏松的鋰輝石,先將選礦獲得的鋰輝石精礦,在回轉窯中高溫焙燒,冷卻后與足量的硫酸混合,送入250℃酸化回轉爐中進行硫酸焙燒。冷卻后水浸,加石灰石控制PH值,得到含10%左右的粗鋰液,用石灰調PH至11,加碳酸鈉除鈣、鎂、鐵、鋁等雜質。清液蒸發稱含20左右的硫酸鋰凈化液,加入碳酸鈉沉淀成碳酸鋰。離心脫水,得到碳酸鋰產品,回收率在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