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與筆墨,是形式和形象的關系。材料是“死”的,筆墨是“活”的。前者易言傳,后者難意會。原因很簡單,對于“死”的東西,只要有充分的時間,科學的分析,一般人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排除也有鉆牛角不解之人。對于“活”的東西,不是時間能解剖其中之秘要。筆墨需要人用激情去感悟,用大腦去理解。當然沒有大量的資料, 沒有淵博的知識, 是不可能做到的. 每個人的知識與理解程度不同, 接受能力亦自然不一。
材料指的是書畫家創作以外的東西. 具體分紙(絹)質, 墨色, 顏料, 印泥四部分. 表面上看, 這四點沒有多大學說. 其實不然. 特別是在鑒定遠古書畫作品時, 材料的區分可以直接對某些膺品作出科學的論斷, 無須深入. 比如一幅明代的書畫, 如果發現作品的材料不到年紀, 或者是新的, 就根本不用再深入研究. 要知道, 古人是不會用后人的東西。
值得補充的是, 新手對于一些用老紙,老墨,老顏料,老印泥制造的偽作, 會產生一定的疑惑. 其實這個疑惑是很天真的. 因為墨, 顏料, 印泥只有在紙質上使用之后, 經過長時間氧化, 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古氣, 現成使用這些老材料, 出來的效果其實和新材料相差無幾, 是很容易分辨的. 除了同時代的仿品以外, 現成的任何偽作是沒有古氣的. 總之, 材料是鑒定的基礎, 在鑒定過程中, 應嚴謹對待, 不可輕視。
何為筆墨? 筆墨是作者創作之心境,筆墨是作品表達之語言. 筆墨可以反映出書畫的時代氣息, 個人風格. 鑒定一件作品, 要熟悉作品的時代氣息, 進而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 活動場所. 然后研究作者不同年代不同的風格. 這些知識有些是掌握的, 有些是可以靈活推理. 畢竟中國書畫歷史悠久,名家輩出, 存世量, 任何鑒定家不可能涉足中國書畫之全部。
書畫作品的價值還是決定于畫家的思想境界與人生境界,他們的內在修為與外在境遇,與普通大眾甚至其他的文化人、藝術家有無質的區別,而這就需要畫家的綜合素養與創造能力了。書畫之外還要看他們的思想高度、文學修養等等,所以收藏還是要靠畫家本人和作品本身說話,這就需要收藏者的眼光和判斷力了。
書畫市場贗品泛濫,購買名家書畫時,應請行家掌眼,以防買來假貨。一件書畫作品的真偽判斷,歸根到底是對真偽進行比較,尋找二者差異的過程。欲辨偽必先識真,識真是辨偽的前提與基礎。很難想象,一個從未目睹真跡的藏家,會對作品的真偽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所以欲投資書畫的藏家,應想方設法觀賞真跡。真畫值錢,假畫不值錢,這點道理人人皆知。即使假畫比真畫畫得還要好,但因為它是假的,也一樣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