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4月,清想收回鑄幣權,后來經榮祿的力保留,6月份,清又準許北洋機器局繼續鑄造銀元光緒二十五25年,北洋機器局改名為北洋銀元局,所鑄造的銀元,改為北洋造,該局仿照廣東湖北各省的鑄幣模式,重新設計鑄造銀幣,其成色要比之前幾年好很多,被北方各省所接受,流通于全國,鑄幣數量為164.5798萬元。至此有25年,26年,29年,31年,33年,34年版數種,他們的龍紋圖案特征自成一個系列。大清光緒二十六年北洋造庫平七錢二分銀元到了光緒二十六年,北洋26年的面值和流通數量都比較,鑄幣總值已不可考并且面值也只有三種,非常具有收藏價值和意義當年7月,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北洋機器局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這座頗具現代生產能力的造幣廠,剛形成生產能力毀于1900年八國聯軍的炮火,變成一片廢墟,“天津機械局鑄錢局”了中國機械化鑄造銀元的先河,寶津局也正式壽終正寢了。
年
咸豐 當五十清朝從咸豐開始鑄造流通大錢,咸豐大錢有多個錢局鑄造,多種版式。常見的當錢一枚價值300元以上。當五錢一枚價值在1000元以上,當百大錢一枚價值在2000元以上,當五百大錢一枚價值在1萬元以上。當千大錢一枚價值在2萬元以上。錢局和版式的咸豐大錢價值更高。同治之后大錢只保留了當十錢,常見的有同治重寶當十,光緒重寶當十兩種大錢。這兩種當十錢一枚的價值在200元以上。
開元通寶錢

老祖宗的風俗講究總是蘊含諸多智慧與生活經驗,其中一條,便是在米缸里放錢。雖說現在大多數人家很少用米缸儲存糧食了,不過,知道其中的道理,也能給現代生活帶來一定的啟發。那么,為何以前的人愛在米缸里放錢幣呢?先,這與古代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在古代的民間,基本上大部分老百姓,都是依靠農耕來生活的,且歷朝歷代都是“以農為本”。所以,古人認為,土地、糧食,都是重要的財富資源。

乾隆通寶 母錢==第二種是母錢類,母錢是由雕母直接翻砂鑄造出來的錢幣,再從中選出完整品好的錢幣作為母錢使用。母錢的特點是肉眼可見手工修穿痕跡,外緣有拔模斜度。一枚母錢的價值在萬元以上。
乾隆通寶 大樣;第三種普通行用錢,行用錢是母錢翻砂鑄造出來的錢幣,也是大量流通使用的古錢幣。按照價值區分行用錢還有兩種。直徑27毫米的叫乾隆大樣錢,一枚大樣的價值在數百元到千元以上。直徑越大價值越高。直徑低于27毫米的一般叫小乾隆。除了版別之外這種小乾隆一枚的價格在10元左右。
清錢里面大樣錢在乾隆、嘉慶、道光三種古幣上常見。大樣很好區分,價值小錢很多。

處理前先用柔軟的毛刷蘸水輕輕刷去古錢上的泥土,然后將它浸入銅錢稀釋液中(銅錢是一種無色透明的酸性化學溶劑,原用于攝影暗房)。一小時后,用小木棍輕觸塊狀古錢,直至散開為止。然后戴上橡皮手套,一手持一枚古錢,一手輕輕用毛刷擦洗。
一般無背文和記號的古錢可不必擦去背面的銅銹,以保持出土古錢的部分特征。除銹后放在清水中沖洗掉銅錢溶液,用柔軟的毛巾或布片吸干水分,平攤在干凈紙上晾干即可。在缺乏條件時也可用醋浸泡除銹,這種除銹法大約需一晝夜才能勉強溶開銅銹,效率差。對于浸泡法無能為力的粉狀銹,可用油泥圈圍除銹部位,用滴管滴入濃醋酸使銹分解,再用針尖輕輕剔銹,用水刷洗后,再用氫氧化氨進行中和。
眾所周知,一枚古錢幣收藏價值的高低,與其錢幣所發行的年代并無太大的關系,而能夠決定一枚古錢幣收藏價值的高低是由其古錢幣現世的稀有程度、所使用的材質、其幣的外觀的設計、是否為正是的流通以及其錢幣的品相這五點所共同決定的。所謂的稀有程度指的是這枚古錢幣在我國目前錢幣收藏市場中的存世數量是否稀有。一般來講,那些歷史年代時間短、并且有些一定的地域性局限、發行量還小的古錢幣的收藏價值比較的高。例如像“靖康通寶”、“靖康元寶”統治者在位時間比較短的古錢幣,會因其古錢幣的總鑄造量較小,而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