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跑道瀝青砂墊層,是自主研發的冷補高密度瀝青混凝土,由SBS改性70號道路瀝青拌合玄武巖機制砂在常溫條件下拌和而成,瀝青砂墊層大粒徑為8毫米,可在適用于-30至60℃環境的施工及使用,冷鋪冷壓實,施工和易性好,操作簡單,高溫不流淌變形,低溫不溫縮開裂,抗壓強度可達20MPa,與塑膠的結合力好,而且膨脹、彈性等高度匹配。碎石墊層驗收: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碎石不松動,表面無波紋,檢測壓實密度要達到2.15噸/立方米,實際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
攤鋪:人工攤鋪要刮米字線施工,攤鋪機攤鋪前應先檢查攤鋪機的熨平板寬度和高度,并調整好自動找平裝置。盡量采用全路幅攤鋪,如采用分路幅攤鋪,要接茬應緊密、順直,并且設置樣樁制厚度。瀝青砂墊層壓實密度為2.15噸/立方,松鋪系數為1.3,熨平板的高度依據松鋪系數進行調整。瀝青砂墊層一般壓實厚度為5厘米,即松鋪厚度為6.5厘米。
壓實:壓實作業分初壓和終壓二道工序。初壓采用10~12t靜作用壓路機或10~12t振動壓路機碾壓4~6遍至瀝青砂表面穩定和無明顯輪跡,終壓時,用6~8t振動壓路機靜壓2~4遍。碾壓中,要確保壓路機策輪濕潤,碾壓機滾筒宜用清水擦拭,以免粘附瀝青混合料。但也要防止灑水過量,以免滲入瀝青砂中影響粘結,忌用柴油或其它重油洗刷,以瀝青層與塑膠的粘合。壓路機嚴禁在新鋪瀝青砂上緊急轉向或調頭、左右移動位置或突然剎車等。合理控制壓實速度,提高作業高利率,一般控制在2~4Km/h,避免出現工序脫節,增加碾壓時間,避免產生推移,橫向裂縫等現象。
瀝青砂墊層的技術性能要求
1)不發生火花不導電
在和金屬發生摩察,碰撞等機械作用時,就不發生火花和產生灼熱。并具有一定的絕緣性能。這是儲油安全和防止油罐底板腐蝕的重要性能。
2)有足夠的力學強度
在油罐全充裝的情況下,不發生大的變形。作為油罐基礎的表面,承載力要能滿足油罐安全儲油的要求。
3)有良好的溫度穩定性
由于瀝青砂漿是一種彈塑性材料,它的主要缺點是:強度隨溫度變化。溫度升高時強度降低,溫度降低時強度升高。一般在設計時已作了考慮,使瀝青砂漿在當地高氣溫下具有足夠的強度,在當地低溫度時以保持一定的塑性,不致破裂。在沒有極端氣候的地區,有時在設計中沒有具體規定,下面提出一種施工選用材料參考。
很多施工的單位會---施工期限的問題,因為以前使用熱瀝青砂施工有點靠天吃飯的感覺,天氣不好不能施工,溫度不夠不能施工,施工前有雨的情況下中砂需要上炒盤烘烤,增加施工工序浪費施工時間。冷瀝青砂不需要考慮這些因素,開袋即用,三五個工人一個儲罐當天即可完成,施工勞動強度低,施工速度快,解決以往靠天吃飯的---問題。
冷瀝青砂作為油罐防腐墊層常用材料,其---的抗溫變性能,提升了冷瀝青砂墊層的使用年限,且擴大了其使用范圍和使用場所,使用冷瀝青砂以后不用---瀝青砂墊層低溫會起砂、高溫會變形淌油。罐底防腐冷瀝青砂絕緣層作為儲罐基礎施工的重要分項工程,其施工質量決定著油罐的壽命,如發生起砂現象,容易引起儲罐底板發生電化學腐蝕,在成儲罐底板穿孔和材料泄露,引發不可挽回的損失。
瀝青混凝土路面
由適當比例的各種不同大小顆粒的集料、礦粉和瀝青,加熱到一定溫度后拌和,經攤鋪壓實而成的路面面層。
碾壓式。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多用熱拌熱鋪法制備,其路用性質比較好,故對制備工藝和原材料要求也較高,大多采用集中廠拌法。用得較普遍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為碾壓式類型,即混合料需經重型機械壓實后才能成型,故有的國家稱它為碾壓式地瀝青。成型以后路面平整、密實、少塵,有一定粗糙性,因而有較好的行車舒適性和外觀;且有較好的耐老化性、耐磨性、溫度穩定性和抗行車損壞的能力。使用壽命一般較長,當采用石油瀝青作結合料時,大修年限常在15年以上。
冷鋪式。瀝青混凝土熱拌冷鋪,有的國家也稱為冷地瀝青,常用于養護小修或需遠距離輸送混合料的工程,所用瀝青比熱拌熱鋪者為稀,用量亦較少,以求在常溫時有適當的松散度和粘性,但其使用壽命不及熱拌熱鋪者。
攤鋪式。熱拌熱鋪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可以不用重型機械壓實即能成型,常稱作攤鋪地瀝青。為了使攤鋪地瀝青混合料在攤鋪時有適當流動。
瀝青貫入式路面
是澆灑成型的一類瀝青路面。把瀝青澆灑在鋪好的主層集料上,再分層撒布嵌縫石屑和澆灑瀝青,分層壓實,形成一個較致密的瀝青結構層。澆灑施工的優點是設備簡單,運料方便;其缺點是施工受氣候的影響較大,而且終成型需要一定時間,成型后的路面不如廠拌瀝青混合料路面平整和美觀,成型期又多浮動灰砂,并可能泛油。為了克服這一缺點,可把后一層澆灑瀝青和撒布石屑改為鋪筑預拌細粒瀝青混合料,以加速成型和減少浮動灰塵,并有利于表面排水。貫入式路面的熱穩定性主要依靠粗集料間的鎖結力,故對瀝青用量和瀝青稠度也沒有瀝青混凝土路面那樣敏感,其路用性質和適用層位與瀝青碎石路面相接近。瀝青貫入式路面可熱法施工,也可冷法施工。熱法施工時用加熱的粘稠瀝青澆在冷集料上,路面成型較快,適用于城市道路和交通繁忙的公路;冷法施工時用乳化瀝青冷澆,但需待乳化瀝青的油水分裂、水分蒸發后才能初步成型,適用于養護小修及設置加熱設備有困難的長距離公路。貫入式用的集料顆粒宜為接近同粒徑集料,以便瀝青能充分滲入主層,并使嵌縫層厚度均勻;主層集料的大粒徑應接近面層厚度或為面層厚度的0.7~0.8倍;集料應潔凈無灰,表面干燥。
表面處治的施工工藝和路用性質接近貫入式,但因其層厚較薄(一般為1~3厘米),故不用主層集料,而是將瀝青直接澆灑在潔凈干燥的下層上,然后依次撒布集料和澆灑瀝青,后壓實成型。表面處治按澆灑瀝青和撒布集料的遍數不同,分為單層式、雙層式、三層式。表面處治路面的使用壽命不及貫入式路面,設計時一般不考慮其承重強度,其作用主要是對非瀝青承重層起保護和防磨耗作用,而對舊瀝青路面,則是一種日常維護的常用措施。施工中次撒布的集料顆粒一般較大,然后逐層縮小粒徑;但也有相反的工藝,即先逐層用較細的集料修筑一薄的表面處治層,待積累到一定厚度后,用粗集料壓入,形式較厚而熱穩定性較好的表面處治層;或先用細集料處治形成一層不透水的封層,然后再用較粗的集料處理,使表面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