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真品密度較大,一般在 2.95 - 3.17 克 / 立方厘米,拿在手中有明顯的沉甸甸之感,仿佛握著一塊厚實的金屬。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稱重對比來初步判斷,準備一臺電子秤,先稱出玉石在空氣中的重量,記為,再用細線將玉石懸吊,使其完全浸沒于水中(注意不要觸碰容器壁和底部),稱出此時的重量,記為,根據公式:密度 = (水的密度默認為 1 克 / 立方厘米),計算出玉石密度。若計算結果遠低于和田玉正常密度范圍,如常見的玻璃仿品,密度約 2.5 克 / 立方厘米左右,手感明顯偏輕,便可初步判定其非和田玉真品。
輕輕敲擊和田玉,真品因質地致密、結構均勻,會發出清脆悅耳、悠揚綿長的聲音,似山間清泉流淌、風鈴輕搖,余音裊裊;將其懸掛,用小棍敲擊,聲音清脆且回音悠長。假品由于結構疏松或內部有裂隙、雜質,敲擊聲沉悶、短促,無回音,如敲擊沉悶的木魚,與真品的清脆聲響形成鮮明對比,通過聽聲可初步判斷玉石真偽。
鑒定新疆和田玉是一場知識與經驗的較量,需綜合運用外觀、質地、物理特性等多方面鑒別方法,實戰中謹慎抉擇購買渠道、詳查證書真偽,不斷積累經驗。望各位愛玉之人秉持嚴謹之心,切勿貿然入手,在收藏品鑒之途持續深耕,真正領略新疆和田玉的溫潤風華,讓這傳承千年的美玉在掌心綻放光彩,盡享收藏之樂。
和田玉特的油脂光澤是其顯著特征之一。的和田玉,無論在何種光線下,都能散發出柔和、溫潤的光澤,仿若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油脂,給人一種親近之感。這種光澤并非耀眼奪目,而是內斂含蓄,恰如其分地展現出和田玉的溫婉氣質。將和田玉置于手中輕輕轉動,其油脂光澤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流轉,靈動且富有韻味。相比之下,假和田玉的光澤則較為干澀、刺眼,通常呈現出玻璃光澤或蠟狀光澤,缺乏和田玉特有的溫潤質感。在強光照射下,假玉的光澤會顯得過于明亮,甚至有些生硬,給人一種冰冷、不真實的感覺。為了更直觀地感受光澤差異,可將一塊真和田玉與疑似假玉放在一起對比觀察,在相同光線下,兩者光澤的區別一目了然,真玉的油脂光澤會愈發凸顯其品質,而假玉的瑕疵則無處遁形。
強光手電是鑒別和田玉的得力工具之一。使用時,將強光手電緊貼和田玉表面,從不同角度照射,觀察玉石內部結構。真和田玉內部結構細膩,多呈現為纖維交織狀或毛氈狀,在手電光下,能看到如云霧般的絮狀物,且分布均勻,疏密有致。例如,新疆和田籽料的內部結構緊密,絮狀紋理柔和自然,仿佛是歲月沉淀的痕跡;而俄料的結構相對稍顯粗糙,呈現出片狀、斑狀的云絮結構,顆粒感略強。與之相比,假和田玉的內部結構往往雜亂無章,要么過于稀疏,要么過于密集,甚至出現氣泡、空洞等現象。一些用玻璃仿制的假玉,在強光照射下,內部幾乎看不到自然的紋理,而是呈現出均勻的氣泡狀,毫無和田玉的溫潤質感。另外,通過斜射強光手電,還能觀察到玉石的顆粒粗細度,真和田玉的顆粒感不明顯,而假玉則可能顆粒粗大,界限分明,一目了然。
要想練就一雙辨別和田玉真偽的慧眼,多逛市場、觀察實物是的環節。各地的玉石市場猶如一座的寶庫,匯聚了形形色色的和田玉產品,為我們提供了的學習機會。在市場中,我們可以親眼目睹不同品質、產地、工藝的和田玉,直觀地感受它們之間的差異。
在逛市場時,需留意商家的銷售細節。有些不良商家會采用特殊的燈光布置,使玉石在店內燈光下看起來色澤更為鮮艷、質地更加溫潤,而一旦離開店鋪,在自然光下就原形畢露。此時,我們可要求將玉石拿到店外自然光下觀察,便能識破這種小伎倆。還可觀察商家對玉石的介紹,若是過于夸大其詞,對玉石的產地、品質等信息含糊其辭,或者頻繁催促購買,那就得多留個心眼了。
如今,許多玉石市場會定期舉辦交流活動,如玉石品鑒會、講座等,這些都是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在品鑒會上,能與其他玉石愛好者一同探討、分享鑒別經驗;講座則能讓我們聆聽的知識講解,了解新的市場動態與鑒定技巧。此外,線上的玉石論壇、社交媒體群組也是交流學習的好去處,在這些平臺上,可以與全國各地的玉石玩家交流心得,遇到疑難問題還能隨時向大家請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