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燒制的陶瓷制品變多,工藝變好,所以至今存在的,有“大清康熙年制”款識的陶瓷產品不在少數,除了在博物館展出的一些意外,民間也有很多收藏家手中有一些。其實有些陶瓷底部也不是這六個字,寫的更詳細一些,寫到是康熙多少年制造的,還有的寫到是哪個地方制造的,還有的是各州各府制造的,要寫上州府名稱,有的甚至要寫州府領導的名字上去。
因此,我們在辨別真偽時,可從其字樣出發分析。一般來說,康熙時期落款為“康熙御制”四字楷書,加雙方框。雍正時期的款識也有兩種方式,一為仿宋體,一為楷書體,均由四字組成外加雙方框,仿宋體是“雍正年制”,楷書體是“雍正御制”。乾隆的款識只有“乾隆年制”四字雙方框形一種,乾隆有藍料也有褐色料款。
康熙時有不少偽托款,總的特點是用筆無力、工整,是館閣體。
明代書法剛勁有力,清代仿制的采用館閣體,較為軟弱。
篆書是細硬的鐵線篆。
楷書年號寫得較扁,底下一劃較長。
仿明代款有:“大明永樂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慶年制”、“大明萬歷年制”,多是楷書。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長的皇帝,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六歲時殺鰲拜,開始實際掌權。他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并開啟了“康乾盛世”。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評價康熙,我覺得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這件康熙青花枯枝寒雀紋梅瓶畫風奇特,雀鳥白眼看人。我是在一個古玩店里偶然看到它的。一進屋,我就看見店里架子上擺了很多東西,但這個青花梅瓶擺在角落里一個不起眼的位置,這表明店主對它沒認識。我拿起來一看,是康熙晚期的一個梅瓶,畫的是枯枝花鳥,非常精彩。故宮博物院有一個類似的,很小,題有“雍正年制”四字款;這件是康熙的,尺寸很大。店主不懂這個瓶子,他可能認為這種稀稀拉拉的畫法是晚清民國的,所以開價很低,我就跟他討價還價,以很低的價錢買了,算是“撿了個漏兒”。
清康熙 青花人物碗 估價RMB 3,500,0
成交價RMB 4,600,000 拍賣時間2011-12-16
拍賣會2011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大清康熙年制》款
康熙 青花纏枝蓮紋將軍罐 估價HKD 5,952,0
成交價RMB 5,941,650 拍賣時間2018-01-31
拍賣會2018迎春大型藝術品拍賣會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康熙御窯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它繼承了明代景德鎮瓷業的優良傳統,無論從胎質、釉彩,還是造型、紋飾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細膩,胎土淘練精細,胎釉結合好,器形多樣而雄渾,整體表現出了規矩、挺拔、大氣和豪放的特色。清代康熙御窯瓷器代表了清代陶瓷生產工巧之技的特點,華貴絢爛,匠心韻。五彩、釉下彩、青花釉、琺瑯彩、粉彩、顏色釉、斗彩爭相并映。康乾盛世,器物無一不昭顯著帝國的物富民豐,工巧技藝,繁華絢麗的盛世風華。
康熙御窯瓷器,無論從胎質、釉彩,還是造型、紋飾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細膩,胎土淘練精細,胎釉結合好,器形多樣而雄渾,整體表現出了規矩、挺拔、大氣和豪放的特色。
瓷器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對世界的偉大貢獻之一,特別是在清代達到了瓷業水平的高峰。康熙御窯瓷器承前啟后,在中國古代瓷器發展史和清代瓷器的燒造中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