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格8cm
7月下旬以后適當(dāng)減少,8月中旬基本停止。鏟膛時要注意不傷根,不碰傷苗木表皮和芽。苗木進(jìn)入速生期(6~7月),每隔半個月追施一次硫酸銨,全年追肥3~4次,每次畝施硫酸銨10千克左右。開溝施入后及時灌水,使苗木充分吸收,“吃飽喝足”,迅速生長,發(fā)揮更大的肥效作用。后期有條件可適當(dāng)追施磷肥(過磷酸鈣)。追肥不宜過晚,8月份以后追肥易引起苗木徒長,苗梢木質(zhì)化程度差,冬季易產(chǎn)生凍梢,影響苗木質(zhì)量。及時摘芽修枝,一般扦插后插穗地下部分尚未生根,地上部分即長出很多萌條,及時在其尚未木質(zhì)化前摘芽(或稱除蘗),減少插穗水分和養(yǎng)分的過度消耗。當(dāng)新苗長到6~10厘米高時,選擇一個粗壯端直的萌條,摘除其余的,使其具有明顯主干。

這種柳樹叫旱柳,又被稱為河柳、江柳、立柳、直柳等。旱柳的樹干長到一定高度,便被人們鋸掉樹頭,只留下不高的樹干,然后在樹干就會長出一圈枝條,垂直向上生長。所以,這些旱柳也被形象地稱作“砍頭柳”。隨著枝葉的生長,樹干也越來越粗大,樹頭的分支又被反復(fù)砍掉,稱作“平茬”,之后便會分出越來越多分支,后形成粗大的樹干上頂著枝繁葉茂、毛茸茸的大樹頭,因此旱柳又被叫做“毛頭柳”。在陜西省榆林市參觀號稱“萬里長城臺”的鎮(zhèn)北臺時,我就看到幾棵粗大的旱柳,與古長城相映成趣。在米脂縣楊家溝村外,我看到一棵樹干上長著10多根高大挺拔的樹枝的旱柳,就像是一個樹樁上長著10多棵樹一樣。

在靖邊縣參觀過迷人的丹霞地貌波浪谷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觀之后,我們到了神樹澗。在那里,我看到10多棵奇形怪狀的古老旱柳樹。據(jù)釘在樹干上的靖邊縣人民制作的“陜西省古樹名木”標(biāo)牌上公布的樹齡,這些樹已經(jīng)生存了111年至328年。這些飽經(jīng)滄桑的古樹,有的樹干早已分裂成幾片,坍塌在地,有的已經(jīng)變成了枯朽的干柴,有的成了一堆朽木疙瘩……有一棵樹齡189年的古樹,樹干還算比較完整。我伸開雙臂測量了一下,樹圍約合5米,需要3人合抱。雖然大部分古樹已經(jīng)看不出樹干的形狀,但是它們枯而不死,在它們身上,總會有些地方孳生出新鮮樹枝,偎依著蒼老的母體,吸吮著大地的營養(yǎng),頑強地茁壯生長。

看了這些經(jīng)過暴風(fēng)雨、見過大世面的古柳樹,我浮想聯(lián)翩。幾個世紀(jì)以來,這些古樹經(jīng)歷了多少雨雪冰霜、風(fēng)云雷電、水旱災(zāi)害殘酷的襲擊和考驗呀,以致使它們四分五裂,粉身碎骨。然而,只要有一線生機,它們便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出新的枝芽,為大自然增添新的綠色。現(xiàn)在,人們把這些古柳樹稱為“神樹”,它神就神在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

寧夏人民對旱柳有著深厚的感情,把它視為吉祥的象征,門前插柳,以兆興旺,是古代寧夏人民的傳統(tǒng)習(xí)慣。柳是"留",的皆音。"折柳"表示"挽留"。因此"折柳送客"也是寧夏地區(qū)人民盛行一時的禮儀。寧夏回族婦女擅長的"口玄",就是以柳葉或柳枝管皮做簧片,吹奏的曲調(diào)委婉動聽,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觀賞價值
柳樹是我國觀景樹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尤其是河堤旁邊,常見的搭配就是柳樹。每年春天,柳樹發(fā)出嫩綠的新枝,微風(fēng)吹來,弱柳扶風(fēng)的美景,不知道讓多少游客為之心醉。楊柳也被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賦予了豐富的內(nèi)涵,早已成了其中的一部分。旱柳的觀賞價值不言而喻,在觀賞樹木當(dāng)中占比非常大,地位很重要。

株:高達(dá)18米,胸徑80厘米;枝:枝細(xì)長,直立或斜展,無毛,幼枝有毛;芽微有柔毛;葉:葉披針形,長5-10厘米,基部窄圓或楔形,下面蒼白或帶白色,有細(xì)腺齒,幼葉有絲狀柔毛;葉柄長5-8毫米,上面有長柔毛,托葉披針形或缺,有細(xì)腺齒;
花:花序與葉同放;雄花序圓柱形,長1.5-2.5(-3)厘米,徑6-8毫米,多少有花序梗,軸有長毛;雄蕊2,花絲基部有長毛;苞片卵形;腺體2;雌花序長達(dá)2厘米,徑4毫米,基部有3-5小葉生于短花序梗上,軸有長毛;子房近無柄,無毛,無花柱或很短,柱頭卵形,近圓裂;苞片同雄花;腺體2,背生和腹生;果:果序長達(dá)2(2.5)厘米;物候期:花期4月,果期4-5月。

旱柳的根、根須、皮、枝、葉和種子入藥。喬木,高可達(dá)18m。枝細(xì)長,直立或開展,先黃色后變褐色,微具短柔毛或無毛。葉披針形,長5~10cm,寬1~2cm,長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細(xì)鋸齒,上面沿中脈處有茸毛,下面蒼白或帶白色;葉柄長2~4mm或近無柄;托葉披針形或無,邊緣具齒,有腺點。雌雄異株,雄花序短,圓柱形,長1.5~2.5cm,花序軸有長毛;苞闊卵形,鈍;雄蕊2枚,花絲基部有柔毛,花藥黃色;雌花序很小,長10~25mm,花序軸有柔毛,雌花有2個腺體。蒴果。種子極小。花期4月;果期5月。生于河岸及高原、固定沙地。

旱柳的特征特點
旱柳為落葉大喬木,旱柳高度在10~40米之間,胸徑達(dá)350厘米,樹皮灰褐色紋理較粗。旱柳生性喜陽光、耐寒冷干旱,分布地區(qū)廣泛,我國所有省份都有栽植,生長于海拔3600米以下的地區(qū),常生長在干旱地或水濕地,目前園林中栽植的旱柳幾乎都是人工栽培。旱柳主要為園林綠化使用,也作為加工木材原料種植。旱柳重要的園林及城鄉(xiāng)綠化樹種,宜沿河湖岸邊及低濕處、草地上栽植;亦可作行道樹、防護(hù)林及沙荒造林等用。